第71部分(3 / 4)

高傲,但也是有朋友的,比如說沮授,二人都是冀州降將,本來就有些交情,再加上都有些才氣,對軍政大事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慢慢變成摯友。

這次沮授被曹操處死,鞠義就十分悲痛,同時也憋了一肚子氣。

鞠義很想擊殺曹操,為沮授報仇雪恨,但鞠義並不怨恨曹操,兩軍交戰,各安天命,沮授被俘,還不投降,被曹操處死也很正常,沒什麼稀奇的。

鞠義怨恨得是袁紹,他認為大丈夫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實屬正常,也很榮幸,但那只是指的武將,沮授算是武將嗎?當然不算了,所以袁紹你兵敗之後為什麼不好好保護沮授呢,郭圖、逢紀怎麼不死呢?

其實鞠義這麼想有些偏激了,袁紹不是不想保護沮授,只是沒顧得上而已。

但鞠義卻不這麼想,他就是認為袁紹偏心,於是就出言諷刺袁紹幾句,鞠義也就能諷刺幾句而已,袁紹是主公,他還能怎麼樣,總不能殺了袁紹給沮授報仇吧。

千不該、萬不該,鞠義真不應該在這時候說喪氣話,分明就是擾亂軍心。

袁紹呵斥鞠義過後,心中就開始琢磨了,現在能和曹操一拼的軍隊只有兩個,一個是張頜的大戟士,另一個就是鞠義的先登營。

大戟士有八千餘人,先登營有一千人上下,無論是從哪方面考慮,袁紹都不會放棄張頜統領的大戟士,那麼承擔死拼虎豹騎的就只能是先登營了。

袁紹領兵打仗確實不如曹操,但也只是不如曹操而已,就袁紹本身而言,能力並不弱,所以袁紹很快就做下決斷。

接下來的幾天裡,袁紹絕口不提突圍一事,只是日夜指揮兵卒守城。

曹操不想給袁紹喘息之機,所以也來不及打造精妙的攻城器械,只是建造了一些雲梯,五萬大軍將蕩陰縣圍的水洩不通,就立即開始指揮兵卒攻城。

曹操一點也不顧及傷亡,反正袁紹的降兵多了,後方可以源源不停的提供兵源,死了一批再招一批就是了,還能節省餉錢。

※※※

蕩陰縣城牆上,身穿重甲的大戟士依次排開,間距都在一丈上下。這些大戟士一個個身材魁梧,眼神冷厲,手中的長戟只有一個動作,那就是橫掃,鋒利的戟刃如同鋼刀一樣劃過一丈空間,斬斷面前一切阻隔。

這些大戟士每一次橫掃,都會爆發出整齊的呼喝聲,城牆上立即就會出現一道道血光。

就算有兵卒僥倖用武器格擋住長戟,也會被大戟士巨大的力量震下城頭。

曹操看著這些大戟士的雄姿,就不住的皺眉,強!除了高順的陷陣營,曹操還第一次見到這麼強的步兵,如果不是這些大戟士動作緩慢,揮擊的頻率過低,簡直就所向無敵了。

但就算如此,這些大戟士在守城戰中也是以一當十,所向披靡。

想要打下蕩陰縣,必須除掉這些大戟士!觀戰的曹操心中暗道。

想要在攻城戰中擊殺這些大戟士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採用人海戰術,累垮這些人,曹操雖然不在乎傷亡,但卻是沒有那麼多炮灰填這個無底洞。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野戰中殲滅這些大戟士,曹操相信自己的五千虎豹騎能殲滅這些大戟士,頂多是傷亡重上一些而已。

可是如何才能將這些大戟士引出蕩陰縣呢?

第一百七十一章 虎豹騎VS先登營

曹操不愧是兵法大家,轉眼間就作出決定,那就是攻敵之必救,袁紹的必救之處在那裡,很顯然就是鄴城。

鄴城只有有兵卒兩萬,而自己卻兵卒四萬餘人,再聯合李重的三萬兵卒,可以組成七萬人的大軍,完全可以威脅到鄴城的安慰,曹操就不信鄴城還有一支大戟士駐守,袁紹不回軍也得回軍。

不過這不是曹操的主要目的,這只是曹操分析袁紹的反應而已。

當然還要考慮糧道問題,曹操的打算很簡單,就是用虎豹騎護送糧草,爭取引出袁紹的大戟士,然後一舉殲滅。

第二天一早,曹操就拔營啟程,直奔鄴城而去,曹操的設想很好,但袁紹也不會被曹操牽著鼻子走。

幾乎在曹操大軍一動的時候,袁紹就判斷出曹操的意圖,立即就作出應對之策,出城追殺曹操。

曹操是步軍護送糧草先行一步,五千虎豹騎斷後。

袁紹的追擊陣型是鞠義的一千先登營為先,八百精騎在後,再後面就是張頜的八千大戟士,這是一個三段追擊陣容,攻守兼備,剩下的就是普通的步兵了,這些兵卒的戰鬥力不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