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旨際跏�笠埠苷�#�比撕塗賜甘橇鉸朧隆#�
城頭上的守軍,包括昭武縣令都看的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眨眼之間,數千顆人頭滾落,這樣的景象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住的,不少兵卒已經彎腰嘔吐起來。
低頭看看,匈奴俘虜的鮮血已經流淌到馬蹄的位置了,這是真正的血流成河,馬超這才仰天大笑道:“怎麼?還要本侯把你們抓起來,再來(陣前砍頭)一次嗎?”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邊清閒一邊忙
孫子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不管用什麼辦法攻心,不戰而屈人之兵,都是兵法中的上策,毫無疑問,恐嚇亦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十分有效,甚至比仁義感化的效果還要明顯。數千顆人頭就是最沉重的砝碼,一下子就讓昭武縣令做出選擇,投降馬超。
對於馬超和郝昭來說,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安民招兵了,馬超的三萬騎兵確實很強大,但古往今來,單一兵種總是有缺陷的,再強大的騎兵,也需要步兵的輔助,在攻城的時候,步兵的作用比騎兵還要大無數倍。
照理說,初來乍到的軍隊是很難補充兵力的,但這時候就能看出馬超在西涼的影響了,不到三天時間,馬超就招募到了兩千步兵,而且這兩千步兵之中,還有不少有戰鬥經驗的老兵,可以這麼說,馬超招募的步兵一成型,就具有一定的戰鬥力。
在招兵買馬的同時,馬超和郝昭也沒忘記派人聯絡管亥,有了立足點,管亥就不用冒險攻擊烏蘭、出丹等縣了。
但是,馬超和郝昭顯然高估了管亥的人品。
前文說過,曹操早就猜測到馬超要偷襲涼州一事,這很正常,戰場少了馬超這樣的大將,曹操不可能察覺不到的,所以得到了曹操的提醒之後,曹彰一直做著戰爭準備,比如集結兵力。
曹彰必須集結兵力才能對抗來襲的馬超,當然,這只是曹操和曹彰的一個猜測而已。
在曹操的推算之中,如果馬超穿過大草原,突襲涼州,那麼至少需要兩到三萬騎兵,這個數量已經和涼州的兵力差不多了。曹操到不是小看劉禪,懷疑李重沒能力拿出三萬人以上的騎兵,關鍵是騎兵的數量的過多,李重的後勤力量支撐不下去。
這個推斷是曹操用反向推測的方法判斷出來的,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曹操認為自己要是突襲幷州幽州的話,也只能拿出兩萬騎兵來,李重的實力強勁一些,但也不會超過三萬人的。
當然騎兵的數量也不會少於兩萬人,如果少於這個數字,那麼馬超偷襲的軍隊攻擊力就不夠了,等於白白給曹彰送戰功。
其實如果不是曹彰集結兵力,抽調各縣的兵卒,馬超也沒那麼容易佔領昭武縣的。
那麼曹彰為什麼要集中兵力呢,當然是為了一舉擊潰馬超了。這絕對不是曹彰的戰術失誤,對於曹彰來說,不集中兵力,就相當於給馬超各個擊破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件事很重要,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馬超千里突襲之後,正是全軍最疲憊,最虛弱的時候,曹彰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的。如果真讓馬超佔據了一個城池,休養生息幾個月,以曹彰現在的兵力,還不是馬超的對手。
別忘了,在涼州,曹彰可沒有任何主場優勢可言,在地利的優勢上,曹彰甚至還不如馬超。
剛巧,曹彰帶著兩萬大軍來到觻得縣附近,這並不是曹彰偵察到了馬超的行蹤,純屬運氣而已。但既然到了觻得縣附近,曹彰自然要四處偵察一下了,毫無疑問,大漠到涼州的通道是必須要派兵偵查的。
而這個大漠到涼州的通道,就是管亥走的那一條,這也是馬超認為管亥走的道路不夠隱蔽的主要原因。
所以管亥這一路上行軍並不平靜,沒少和曹彰的斥候接觸,交戰……說是追殺更合適一些。不過管亥在鬱悶之餘,也將錯就錯,直接豎起馬超的軍旗來,這不是為了嚇唬曹彰,而是為了吸引曹彰的注意力,給馬超創造偷襲的機會。
既然發現了馬超的行蹤,曹彰自然要全力以赴了,當然,曹彰也不確定來人是不是馬超,斥候還得不到那麼精確的情報。但是對於曹彰來說,來人是不是馬超沒有太大的卻別,就算這路軍隊是虛兵,曹彰也必須要快速擊潰管亥,在對付那一路莫須有的實兵,不然的話,虛兵隨時會轉變成實兵的。
就在出丹縣一百五十里處,曹彰和管亥兩軍相遇了。
說一下兩軍交戰的戰場,管亥的行軍通道大約有兩三里寬,但這並不是說通道兩邊就不能駐軍了,在通道兩邊,都是滾滾黃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