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1 / 4)

小說:無敵醫神 作者:冷如冰

於是鼓足勇氣,邁過了寺廟的門檻。

寺廟的人都認得張均,因為他曾在此住了一段時日,連忙就去向住持通報了。片刻,一名僧人出來,說:“大密師請您過去。”

張均帶著圓圓,穿過院落和重重建築,來到了中央的佛殿。耶羅已經坐在殿中央,他看上去很年輕,三十多歲的樣子,還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

看得出,耶羅是位很俊郎的男子,不過他身上有股出塵的氣質,眼睛非常清亮,與他對視可以心境平和。

看到張均,耶羅笑了,說:“我的朋友,我們又見面了。”

當年二人志趣相投,年紀相仿,於是以朋友相稱,這回見面並不覺得生分,頗覺得親切。

耶羅的全名叫做耶羅阿依波切仁杰,張均一直叫他耶羅,他笑笑,說:“耶羅,你該知道我的來意。”

耶羅的表情嚴肅起來,說:“張均,你有佛的眼睛,有佛的慈悲,為什麼不自己度化這尊邪魔?”

張均苦笑:“我去那魔域走了一趟,雖然不怕它,可也沒辦法鎮壓他,我畢竟不是神通之輩。”

耶羅看了圓圓一眼,感慨道:“她還是胎兒的時候就被魔域佔據了識海,那魔王是想借她的身體重臨人間,將人間化作魔土。”

張均問:“你有沒有辦法鎮壓?”

“鎮壓可以,但以我的佛法,尚不能煉化魔王。這尊魔王的前身是一位顯聖級的修真。後來,魔域歷經數代主人積累,魔域之中就漸漸誕生一尊魔王。”

張均有些不明白他話中意思,問:“這魔王難道就是那位顯聖修士的神魂嗎?”

“並不是這樣。”耶羅說,“那位修真入魔後,靈臺化作了魔域,後來他死了,魔域成為了無主之物。再後來,這魔域幾經易主,吞噬歷代主人的記憶,產生了本我的意識,也就是現在的魔王。”

靈臺即是精神領域,張均聽說後很吃驚,說:“這麼說,你們密宗世代相傳的精神領域也會產生本我意識?”

“不會。”耶羅搖頭,“那已是極高深的佛法,若真的誕生了意識,那便是法,是道,是你們的元始天尊,是我們的阿彌託佛。”

張均若有所思,然後問:“你將怎樣鎮壓這尊魔王?”

“我會降臨那片魔土,以靈臺佛土鎮壓,最多可鎮壓他三年。”耶羅說,“三年之內,你要找到解決的辦法。”

說到這,他笑道:“這小姑娘是千年一出的‘無垢體’,先天開啟了第九識,若能得道,一步便可成佛。”

張均大吃一驚,他曾與眾高僧談論佛法,知道佛門中人認為,人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之外,還有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和第九阿摩羅識。

第七識、第八識、第九識,都是深層次的識能,它並不像前六識那樣具體,而是抽象的東西。

中土佛門的唯識宗,認為宇宙萬物的根本在於識,是識演化出了宇宙萬物,識是萬法之源,萬物之始。

修行有成的人,可以把“識”轉為“智”,從而達到彼岸,獲取大自在。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五識,能轉變成為成所作智。

這個“智”聽起來很是拗口,解釋起來就是五識所得的智,且此智必有成就,自證化他兩利應作的意思。

其實就是道家所說的圓覺中的覺我,以張均為例。他透過實現自我價值而自證證我,並在此過程中方便了他人,成全了自己,這是兩利的事情。而他的所作所為,都來源於五識對外界資訊的反饋,稱為成所作智。

第六識稱作意識,它是前五識的綜合,喜順厭逆。若得道,這一識可以轉為妙觀察智。

妙觀察智,就是道門的“覺他”。妙觀察的意思就是能夠看透諸法本質,並且能夠把這種本質告訴其他的人,讓他們也能分別事物的本質,讓他們在修行上不轉退。相比覺我,這一層次更進一步,有普度眾生的胸懷。

當年張均一入圓覺就擁有開啟了意識,待到“覺他”之時,他的意識其實已經化作了“妙觀察智”。

不過佛門的修法不同,卻是從本源上入手。佛門認為前八識的轉變,都要依託於第九識,也就是阿摩羅識,也稱清淨識,無垢識。

蓋因第七識是對前六識的喜惡取捨,即對於喜愛的貪戀,對於厭惡的嗔恨,因此它又稱分別識。佛門修士想要把前六識轉化為智,就必須先轉化第七識。

第七識上是第八識,稱阿賴耶識。這一識是貪和嗔的記憶,也就是佛門所謂的“業”,因為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