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了業,所以稱為藏識。同時它又是一切果報的緣起,又稱作根本識。
人們常說“舉著三尺有神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說的藏識。一個人行了惡事,造下的“業”就會藏入第七識,並在適當的時機顯現,就像種子遇到了土壤重要發芽一樣。
人的藏識裡有惡的種子,也有善的種子,最終都會顯現出來,產生不同的果報,這就是所謂“業力”。
第七識和第八識可以分別轉變成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道門的覺空之境,大致相當於平等性智的一部分,但還稱不上完整的平等性智,剩下的那部分要等到他半步神通的時候才能領悟。
至於後面的大圓鏡智,以及第第九識阿摩羅識轉成的法界體性智,那就更加玄奧莫測了,根本不是張均可以領悟的。
不過他明白,能夠領悟第九識的人必將徹底覺醒,擁有不可限量之成就。圓圓是無垢之體、清淨之體,難怪魔域會找上她。
一瞬間,他腦子裡閃過許多東西,定了定神,他問:“耶羅,如果她能把第九識轉為智慧,擁有的法界體性智到底屬於哪個層次?”
耶羅笑了笑,說:“由凡人成佛,有十萬八千步,她只是先走了一步而已,你又何必在意呢?”
張均心中一動,道:“是,我明白了。”
“第九識可視作有染的佛性,法界體性智可視為無染的佛性,法界體性即是六大,即地、火、風、水、空、識,此為無上智,無等等智。”耶羅道,“道門之大羅、混元也不過如此。”
對方的最後一句話,頗有門戶之見了。其實佛道雖有融合,可畢竟也有些齷齪的地方,修行理念上大不相同。
張均就曾聽道門中人議論,認為佛門的第九識純粹就是意淫,根本就不存在。當然了,也有佛門中人認為道門的混元道果是妄想,根本不可能存在。
他只是笑了笑,沒有辯論,雖然他也是道門修真。
進入佛堂之後,圓圓就安靜下來,她不明白張均和耶羅談話內容的意思,一直很安靜。臨走時,張均道:“圓圓,我去找你的爸爸媽媽,路上不方便,你先住在這裡好不好?”
圓圓清澈的目光注視著張均:“叔叔,你什麼時候回來?”
“不會太久。”張均笑了笑,把那部小強打造的超級智慧手機留下,“你有事情可以和叔叔聯絡,上面我的的聯絡方式。”
安頓了圓圓,張均當天就離開了,他沒有親見耶羅怎樣去鎮壓魔王,因為他相信耶羅的能耐。眼下,他還沒有徹底消滅魔王的辦法,不過他不會放棄的。
圓圓的資質太好了,那可是佛門的清淨之體,無垢之身,她如果不修真實在太可惜了。他已經收了一個哈迪,那小子沒讓他失望。如果再把圓圓收入門下,那就太完美了。
他想再收一個徒弟,是覺得哈迪不適合傳承神農門的醫術,他一向只傳這個徒弟龍虎門的功法,不傳醫道。
圓圓則不同,她資質能甩開哈迪八條街不止,清淨之體決定她天生就有大慈悲的胸懷,不學醫術簡直就是浪費。
本來他是要把醫術傳給兒子張宗元的,可那小子如今拜入李道君門下,他只好打消這個主意。
現在他心中有另外一個想法,如果圓圓未來嫁給宗元就再好不過了,雖然他們年齡差了近十歲,但這對修行人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然這只是想想而已,未來的可能性太多,他也難以預測最終的結果。或許他根本就鎮壓不了魔王,又或許圓圓也不會拜他為師,甚至她有可能被耶羅先一步收為弟子,讓他的願意化為泡影。
看首發無廣告請到
請分享
第六百一十章 兵馬俑
又坐了兩天的火車才趕到驪山,他買了秦陵兵馬俑的觀光票,借參觀的機會,以佛眼透視整座秦陵。
不過他失望了,佛眼居然不能穿透秦陵,似乎有什麼東西遮蔽了眼識。他非常吃驚,更覺得秦陵一定有問題。
與其他的遊客一起行走在兵馬俑中間,他悄然把真力釋放出去,頓時就覺得每一尊兵馬俑都透著詭異。
這種感覺很奇特,好像這些陶人是活的一樣。他又是一驚,認真地透視一個人俑,卻又沒什麼特別的發現,它們確實就是一個個的陶人而已。
他的左右有許多的國外遊客,他們驚歎著,不時拿出相機拍照。還有導遊在前方講解著,敘述著秦皇的不世功業。
即使早就從歷史書上知道了這位偉大人物的歷史功績,張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