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
一旁的廖瑩中訝異道:“那豈不是兵為將有?”
“又如何?”劉秉忠嗤的一笑,“總比沒有可用之兵強吧?而且再怎麼兵為將有,那也是書生掌兵!”
書生掌兵,在趙宋來看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可是書生未必願意以武資掌兵啊!”賈似道苦笑搖搖頭道。這些日子,那些被安排了當了武官的進士,無不是削尖腦袋在找路子轉文。
“那就以文資帶兵好了,”劉秉忠道,“文官給武差遣……都已經非常時期了,何必計較這些?”
“文官給武差遣,回鄉募兵,兵為將有……”賈似道猛地一拍巴掌,大笑道:“老夫怎麼就沒有想到?啊呀,子聰兄大才啊!”
他站了起來,在狹小的船艙內來回踱步,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也不一定非要新科進士……那些在官場多年的高官大員也可以回鄉募兵……這些人背後都有強宗大族,都有門生故舊,誰人不是一呼萬應?如此十萬之兵,還不是頃刻就能募集起來?”
……
慶元府,昌國縣城。
低矮破舊的縣衙,這個時候已經升起了高高飄揚的日月旗幟。
擁有數萬居民的繁華縣城,已經兵不血刃的被陳德興的近衛師佔領了。這個時候縣城內外的街道上,沈家門港口的碼頭上,依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般。
整個昌國縣,該做生意繼續做生意,該幹苦力的接茬幹苦力,該種田的繼續種田,連鄧明潮開辦的聽濤書院裡面,這個時候仍然是讀書之聲陣陣。
陳德興和陳淮清兩父子,一身便裝,就站在昌國縣城的城牆上,看著這座兵不血刃拿下的城市,都是一臉的得意洋洋——南宋就是一隻想怎麼捏就怎麼捏的軟柿子而已!
“大人,不如讓大哥兒把總稅務司也遷到昌國縣來吧。”陳德興拍著城牆,盤算道,“落腳在舟山總比呆在泉州叫人放心。”
陳淮清點點頭,思索道:“這是自然的,不過……江南豪族咱們該拉攏還是要拉攏幾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