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擴充成四個軍外加十二個都督府(包括十個省級都督府和兩京都督府)和兩個總督府直轄隊。都督府都是軍級機關,人員配備起碼上萬,這就等於一下擴軍十二萬幾千!光是招募、訓練、裝備和各級衙門的開辦費用,就是幾百萬貫的支出!往後還得給這多出來的十二萬人發餉發糧,當然還得出錢支援他們在地方上的軍事行動(主要是剿匪和鎮壓不法豪強)。
這幾百萬貫一出去,政務司可就囊中羞澀了,累年的積蓄花去了大半。在天道莊的賬戶上,屬於政務司的存款已經不足八百萬貫了!
這筆錢不僅要應付接下去陳德興的登基大典,還要留出一部分作為特別費,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災害或是戰亂。財政只能用捉襟見肘來形容了。
而南宋恰恰又在這個時候來添亂子,實行什麼海禁!雖然南宋朝廷的執行能力很成問題,下面一票團練頭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真的禁了海。但是這道禁令,還是不可避免的轉化為了成本——臨安府和慶元府的海港就在南宋朝廷眼皮底下,怎麼都能禁了。
臨安府和慶元府的手工業品就只能長途運送去別的港口,沿途的關卡的稅費就不說了,到了地方還得大把掏錢擺平各種衙門和團練頭子。
更可恨的是,在很多時候花錢也不一定有用!海貿的利潤太厚,那些控著海港的團練頭子還有他們背後的勢力,都打著壟斷的主意——入港的貨物只能賣給他們,想要買入貨物同樣要透過他們。
如此一來,海商們利潤頓時大降,全都叫苦不迭,還聯名上書給陳德興請求減稅——他們實在交不起一年一千多萬的各種稅收給陳明朝廷了。
黃智深自己家裡就是海商,如何不知道這減稅的要求是合理的?可問題是,這一千多萬的開支是早就定好了的。如今大明的財政收支,也就是剛剛平衡而已,再沒有幾年前盤子沒有做大時候那樣的寬裕了。
這盤子大了,開銷也大,但是收入卻根本沒有辦法跟上。大明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稅,在黃智深的整理之下,如今大明的中央稅有關稅、船稅、礦稅、鹽稅、酒稅、茶稅外加一個士紳捐(出售士紳身份)。田賦和市稅都是地方稅,免役錢全部攤入田賦和市稅,不再另外收取。另外,如明都、塘沽、江華、沈家門、泉州、巨港租界地等富庶的商市,還要向政務司繳納貢賦。
但是毫無疑問,大明朝廷最重要的收入還是關稅和船稅,扣除這兩項,大明朝廷一年的進賬大約就是三四百萬貫上下。另外再加上軍務司管轄的兵器局和軍務司持股的南芬鐵行、明都船行、塘沽船行的分紅,最多就是六百萬貫……
如果關稅和船稅減半,大明朝的財政立即就要陷入危機!
這個時候,馬車突然猛地一震,然後就聽見馬匹的嘶鳴,接著就停止不動了。黃智深也從自己的思緒中醒來,耳邊傳來了親隨的聲音:“官人,已經到了昭明宮。”
第625章要打仗,先籌錢
黃智深這個大明朝廷的財政總管兼民政總管帶著滿肚子憂愁趕到昭明宮的時候,雨幕中的宮殿也一片寧靜。昭明宮是女真舊宮,佔地面積並不太大,富麗堂皇的程度更不能和臨安的大宋皇宮相比。而且陳德興不用太監,宮中使女也都是上了年紀的寡婦,數量也不多,只有二百零五人,都歸楊婆兒總管。並沒有表演歌舞演奏音樂的美人兒。
陳德興也沒啥藝術細胞,對歌舞根本沒興趣,最喜歡的娛樂是觀看相撲——通常由楊婆兒和寶音下場表演,李翠仙有時候也願意親自下場。
宮中的女使稀少,妃嬪數量就更少了。《陳禮》中規定的三十六后妃,可是連三分之一的編制都沒有滿。有後妃名分的就是李翠仙、趙琳兒、寶音、崔月兒、王蓉兒、柳珍、慶安宮主,還有一個馬上要進宮的夏蓮兒,攏共就八個人。另外還有三個沒有正式名分的女人,楊婆兒、墨影娘和小愛。加在一塊兒就是十一人。
在陳德興崛起過程中,被當成禮物或是抵押品送到他身邊的女人,除了柳珍和慶安宮主,其餘的都沒有被陳德興碰過,就在軍中給她們覓了良配。
二百零五個女使(就是女僕)加上一個總管、一個太后、八個后妃,還有陳德興的幾個子女,還有陳德興本人,就是昭明宮中的常住人口——墨影娘和小愛通常住在昭明宮隔壁的天道宮(天道教總部)內,陳德興在那兒也有住處。
除了後宮的這些人,昭明宮中還常駐了一營近衛軍,負責宮中的安全保衛,還有十幾個秘書官也在昭明宮中有房間。
諾大的宮殿,就是這麼不到六百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