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說不上是秦軍的地盤。攤子小,劉暹現在倒還應付自如。
“臺灣!”劉暹看了封面上的標註,眉頭忽的一皺。自己最近光盯著欽州呢,又要忙活南洋船運公司,似乎把一件事給忽視了,遺忘了。
想想現在的月份,劉暹吐了一口氣。不出錯的話,這封來自臺灣的紅頭信,裡面說的事就該是牡丹社事件了。
清同治十年,一艘琉球宮古島民的進貢船在回那霸航行時遭遇颱風,漂流至臺灣南端,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餘下66人上島登岸。因為闖入了高士佛社灣灣原住民住地,遭灣灣原住民殺害54人,逃過一劫的其餘12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前往臺南府城,然後轉往福州乘船歸國。三年後日本維新元老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率三千餘士兵進攻臺灣。史稱牡丹社事件!
日本出兵臺灣,內中的原因很多,絕不單單是因為54個琉球人的死。但這件事在一大批仇日分子眼中卻是極值得注意的。前世的劉憲就是其中一份子,對事情的由頭、發展、因由、結果,知道的可謂一清二楚。
但他並不準備阻撓這一件事。三年後吞吃了那對小鬼子兵,是他的心願。所以劉暹絲毫沒要求駐臺灣的人留心什麼事。
開啟信,裡面說的是果然是牡丹社事件的由頭。54名琉球人死的確實是挺冤。因為臺灣的原住民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不服王化’。
這件事對秦軍沒有半分影響,它除了暗中提醒著劉暹,時間正在一點點逝去。對秦軍,對中國,甚至只是一個小小臺灣,都沒有半分的影響力。
現在的日本,真心的威脅不到中國。而國內,也沒有誰會認為日本是一致命的威脅。
……
中國農曆10月份,西曆就已經是11月底了。
經過快兩個月時間的旅程,霍廣正一行也終於抵到德國了。他們一行在漢堡下的船,因為禮和洋行的德國總部就設立在了漢堡。
“霍,這就是德意志最繁華的港口。漢堡,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城市。”
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安格拉。默克爾無疑是興奮的。一雙眼神中透出的神采,比天上的陽光還要燦爛。
而霍廣正呢,這時的他已經被漢堡港口密密麻麻的火輪船給驚呆了。
第二百三十七章軍情處上海站
清同治十年,西曆1871年,這時的德意志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啊。他們的軍隊在今年打進了巴黎,他們的國王在法國的驕傲——凡爾賽宮加冕稱帝。
小德意志得以統一,嶄新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了歐洲陸路新的霸主。完成了歐洲政壇從配角到主角這一歷史性的轉變。
對於這個國家的子民,這樣的成就是多麼的值得自豪和驕傲!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民族,又是多麼的激勵!他們的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以自己是德意志人為傲。
激發的民族凝聚力,國家凝聚力;高漲的民族自尊心,國家自尊心。所有的德意志人都是激昂自信,渾身上下泛發著無窮的活力。
此一刻,在霍廣正的眼中,應目的一個個德意志人,就是如此。整個漢堡市,就湧動著無窮的活力和勃發的生機。哪裡像中國,暮氣沉沉,哀哀嘽嘽。太多的人一出生就被限定在一個固定的模具之中,走完自己貧苦的一生。太多的人喪失了奮鬥向上的信心和勇氣,在無盡的暮氣之中渾渾噩噩的活著。對比霍廣正眼中的德意志,中國就像一潭死水。
太多的禁錮和教條束縛著人,讓人不敢抬頭看向遠方。慢慢的,人也就不再抬頭,忘記抬頭了。
當然,漢堡港的浩大和繁華也震驚了霍廣正。在入港的時候,看著水面上停泊的一條條火輪船,看著那一艘艘比中國的帆船大出不知多少倍的近代貨輪。他整個人都木了。
因為整個漢堡港口的面積接近70平方公里,佔整個漢堡城市總面積的1/5。這裡有大小碼頭20多個,可同時停泊上百艘大型貨輪。航道低潮時水深也在11米以上。幾千噸的巨輪也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從北海輕鬆駛進港口。該港航線通往亞非美各大洲,擁有100多條國際航線,同世界上上百個大型港口保持著聯絡素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的稱號。
霍廣正之前最熟悉的大港口是廣州,兩者相比較,差距有多大,差距在哪裡,那就可想而知了。雖然在來歐洲的路上。他也經歷了許多大的港口,比如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蘇伊士運河兩年前就貫通了。他們所乘坐的客輪就是走蘇伊士運河的。但是亞歷山大港雖然更大,似乎也更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