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3 / 4)

小說:大明梟 作者:標點

驚,轉而憤怒地說:“吳三桂,你這是做漢jian做上癮了不成?你真要成為千古罪人?”

“哈哈,米已成炊、木已成舟,吳某說不得要一條路走到黑了,難不成,吳某也要像呂布作三家姓奴不成?”

三姓家奴,典出羅貫中《三國演義》:呂布本身姓呂,父親早逝,認幷州刺史丁原為義父,後殺了丁原,投降董卓,拜為義父,之後為了貂蟬,又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一個生父,兩個義父,呂布歷經三姓,是以稱“三姓”,古代講究從一而終,講究“忠”、“孝”,像呂布這樣的行為很為人不齒,家奴是比較低賤的,是以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吳三桂前有引清兵入關,後來鎮壓反清軍民,聲名狼藉,早已回不了頭,面對唐強的招攬,只能拒絕。

唐強聞言,瞄了吳三桂一眼,調轉馬頭離開,而吳三桂也毫不猶豫調轉馬頭離開,兩人都明白,談崩了,那二人就真刀真槍在戰場上一較高下了。(未完待續。。)

ps: 還有更~~

436 上策失敗

唐強給過機會吳三桂,可是吳三桂堅持一條路走到黑,道不同不相為謀,只有在戰場上一決勝負。

落崖坡位於漢水的西面,是吳三桂進軍定軍山的必經之路,如是吳三桂不從這裡經過,那麼要多走二倍的路,而走的還是偏僻的小路,這些對行軍不利,人馬還好過一些,可總不能拖著大批的輜重和糧草翻山越嶺吧,古代交通不便,對道路、特別是官路的依賴性很大,再者古代道路不像後世那樣四通八達,官道加小路就那麼幾條,這就是那些軍師大多能猜到敵軍動向的原因。

陸皓山提出圍點打援,除了對足夠的信心,也是由當地的交通環境所形造出來的地理作出的決斷。

事實上,突襲用小部隊還可以,大部隊很難掩飾行蹤,唐強率先在落崖坡部署,吳三桂想增援定軍山,必先要過唐強這一關。

“將軍”

“將軍,那姓唐的說什麼。”

“將軍,沒事吧?”

吳三桂一回到軍中,一眾部下紛紛圍了上來,一臉關切地問候道。

“沒事,他不過想我們投降罷了。”吳三桂淡淡地說:“今日不同昔日,現在我等家小都在滿清人的手裡,大丈夫在世,就是沒有給家人帶來榮華富貴,也不能給他們帶來災難吧?”

多爾袞絕對是一代梟雄,對人心的揣摩達到一個洞悉的境界,那一套賞罰分明制度值得所有人借鑑,對投降將士優待有加,不僅在餉銀方面保證,就是其家屬也有優待,滿清還在關外時手段還沒那麼多,入主中原後,黃河以北都在他的控制之內。哪個要是背叛的話,家人就得受到牽連,這叫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

有人聽到唐強勸投降還有點動心的,不過一聽到吳三桂的話,一下子沉默不語了。

夏國相沉聲地說:“到了這個地步,我等自是跟將軍同共進退,哪個敢背叛將軍的,我夏國相第一個就不放過他。”

在吳三柱部中,文武雙全的夏國相可以視作第二號人物,夏國相早年不得志。空有一番才華卻沒人賞識,直到被吳三桂發掘這才出人頭地,為人極具戰略眼光,參與吳三桂的所有重要決策,對於提撥自己的恩人,夏國相可以說感恩圖戴,忠心不二。

“就是”作為女婿,胡國柱瞪著虎眼說:“現在我們坐上同一條船,就要齊心。同舟共濟,哪個敢有二心,老子把他剁碎了餵狗。”

一眾將士紛紛開口,表示對吳三桂的忠誠。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吳三桂和李自成交惡走了一批將士,投靠滿清時又讓一批不甘充當滿清爪牙的手下暗自脫隊,剩下多是鐵了心追隨吳三桂的人,和當年勤王相比。兵力上減了很多,但是人心也更齊了,而吳三桂也用人也很有一套。如果歷史沒有發生偏移,像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等人,在吳三桂死後,明知失敗還是頑強到底,死不投降,最後都為吳氏一族流盡最後一滴血。

當然,這些是外話,歷史因一個人的穿越產生了巨大的偏移。

麾下將士這麼齊心,吳三桂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揮揮手說:“好了,我們還是商量一下怎麼打這場仗吧,國相,你有什麼看法?”

夏國相文武雙全,又極具戰略眼光,吳三桂把他視為頭號智囊,現在行程受阻,有心想表現的吳三桂為了節約時間也懶得再開什麼會,徑直開口詢問道。

“據斥候所得到的情報,唐強這一路大約三千人,人不多,但都是精通騎射的部隊,清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