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急忙趕來相見。
第631章 紙上談兵
李茂和雀易是故人不是朋友,不過眼下卻有聯手的機會,十餘年不見,雀易老了不少,臉上褶子甚多,那道駭人的刀疤卻較先前平和了許多,一身的戾氣因為好日子過得久了也消磨了不少。李茂可以肯定若非金秀宗昏招跌出,把他逼上了絕路,雀易絕不會這麼痛快地答應襄助。
幫忙是有條件的,雀易要求在戰後,能得到新羅國武州東南的一處島嶼,作為貨物中轉站,同時請求李茂從沒收的新羅王室財產裡拿出一部分來,補償他被金秀宗煽動暴民侵害的財產,再有就是將來他的貨物進出新羅享受稅收優惠和通關便利。
雀易想要的那座島嶼就是後世的濟州島,這個地方李茂也想要,於是對他說:“你要那個小島也可以,將來是做貨物中轉站,還是建國稱帝我都沒有意見,但你得允許我在島上佔據兩處港灣作為海軍基地,基地由我海軍直接管轄。”
雀易道:“歡迎之至,有貴軍駐紮,我就不俱海盜了。”
李茂道:“若我沒記錯,海盜可是你的老本行,你會懼怕海盜?”
雀易笑道:“拳怕少壯,我老了,終歸會被年輕人取代,將來洗腳上岸才是出路。”
李茂道:“就不想在新羅謀取一塊地皮?”
雀易搖搖頭:“在江湖廝混多年,早看明白了,不是你的東西強求不來,你縱然送我一個州,我也守不住,轉眼還是別人的。人貴有自知之明,有多大飯量吃多少飯,跟在太尉後面效犬馬之勞,太尉吃肉我喝喝湯便心滿意足了。”
李茂對雀易的這番表態很滿意,看起來他的確是走投無路了。有雀易相助,清海軍艦艇轉而向南,遊弋在新羅南部的全、武、康、良等州的海面上,襲擊民商和軍用船隻,派遣陸戰隊登陸,在雀易的引導下襲擾城鎮村寨,把新羅東南四州攪的天翻地覆。
新羅王金秀宗對此大為震恐,新羅國正規軍實力一般,完全不是唐軍的對手,現在就靠民軍充當炮灰去消耗敵人的力量,若南部陷入恐慌,民軍不肯離鄉北上,這炮灰從哪來,沒有炮灰的消耗,讓新羅軍和唐軍針尖對麥芒幹上一仗,不要說全無取勝的把握,就是勝了自己的本錢也沒了,那時候南下的虎是走了,國內的群狼還不得趁勢而起,把自己活活撕了?
思慮再三,金秀宗下達了新羅歷史上最嚴酷的封口令,畫地為牢,嚴禁官民百姓傳播真實訊息,竭力淡化南部各州的損失,極力貶損薛老將的陸戰隊,將其和雀易的海盜,日本的破產武士(浪人)相提並論,把腹心之痛輕描淡寫地說成是皮毛之癢,安撫軍民不要恐慌,要聽從統帥的調遣,各處援軍立即北上,在漢州城下擊潰唐軍。
金秀宗又向國中權貴和滿朝文武聲稱若民軍能在漢州城下擊潰唐軍主力,則襲擾南部沿海的水軍將不戰而退。
應該說金秀宗的認識是準確的,封口令雖然嚴酷,但確實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強令援軍北上以漢州為支點阻擋唐軍主力的戰略也運用的十分妥當。
金秀宗唯一的重大失誤是對雙方力量的判斷。
李茂在遼東舉行閱兵時,金秀宗在第一時間便透過特殊渠道得到了訊息,閱兵時間較原定提前了一個月,金秀宗判斷是河北局勢不穩,李茂急於回幽州去。因此,當李茂宣稱參加遼東閱兵的都是各軍精銳時,金秀宗就完全不相信,大唐剛剛換了新皇帝,新皇帝被一位野心勃勃的宦官囚禁在金碧輝煌的大明宮裡,充當高階囚徒。
這位宦官使用一桃殺三士的手段,在河北煽風點火,挑撥群雄混戰,李茂怎會把精銳調到遼東搞什麼閱兵,畢竟搞閱兵是為了震懾四鄰,又不是真要打仗;
金秀宗斷定李茂是在虛張聲勢,目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警告他恭順一點,用唐人的話說就是晃他一下,哄他上鉤。
金秀宗沒有上鉤,所以他便氣急敗壞,喊著要南征。南征是臨時起意,並非蓄謀已久,金秀宗判斷李茂此番出兵不會超過兩萬,且主力是平壤駐屯軍。
平壤駐屯軍實力如何,他自忖是一清二楚,舊日金道安鎮守平壤時,對新羅防範甚嚴,抓到新羅細作後立即斬首。馬和東卻不同,馬和東自持是天朝上國的邊境大將,根本不把新羅國放在眼裡,兩地人員往來頻繁,新羅的密探遍佈平壤城內外,對駐屯軍滲透甚深。沒有了平壤城做屏障,新羅的密探還深入遼東各地,廣泛收集情報,因此金秀宗很有把握地認為,自己對遼東駐軍也有較深的認識。
昔日驍勇善戰的安東軍已不復存在,李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