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1 / 4)

小說:殺破唐 作者:閒來一看

人人都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卻又不得不去做,而且無力改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國家的悲哀。

造成今日這幅局面除了有大唐國勢不振的因素,也與那位享國四十餘年卻無甚作為的皇帝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是他的萎靡不振,敷衍塞責,才使得虛弱的大唐對北方鄰居造成了重度依賴,惡習一旦形成,僅僅憑藉慣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改變的。

而更讓人無言以對的是那位對回鶻始終抱有成見的皇帝,一面難解心中塊壘對回鶻搞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動作,使得兩國關係忽冷忽熱,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一方面卻又疑神疑鬼,在朝信不過文臣,重用宦官,對外信不過藩帥,重用宦官,他信不過國內的任何人,卻獨獨對傷害大唐最深的惡鄰有了眷戀,有了依賴。

他依賴回鶻鐵騎牽制吐蕃,側衛京西安全,大把的好處花出去,換來的卻是回鶻勾結吐蕃寇邊掠民,他用顯失公平的絹馬貿易換取回鶻的瘦馬,去裝備軍隊,這樣的瘦馬卻連潼關的大門都難跨越。

惡果還非止這些,回鶻的瘦馬雖百無一用,卻能奇蹟般地摧毀大唐的馬政,致使國家一百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

精神萎靡不振,國力萎靡不振,膽氣全無的大唐皇帝,甚至開始依賴回鶻人的刀馬,以震懾京西的藩鎮。

“這絹布可都是我大唐織婦巧女們一經一維織造出來的,它們沒有穿在養蠶人身上,沒有穿在鄉間耕作的農夫身上,也沒有穿在戌邊將士們的身上,也沒有穿在禁內娘娘們的身上,卻遠涉萬里來到這兒,變成了遮擋咱們眼睛的圍屏。”

對小茹的這番感慨,秦墨不以為然地回道:“邦國之交,要往遠處看,向大處著眼,就不要計較這些細枝末節啦。”

張琦“嗤”地一聲冷笑,哼道:“你說的輕巧,感情這絹布不是你們家的,多好的東西白白送給別人,還換不來一聲好。昏官汙吏們糟蹋起民脂民膏來倒是瀟灑,慷國家之慨,求自己方便。都是些什麼東西。”

秦墨道:“嘿,這小子今天跟我擰上了,我說什麼,你都說不是。那些民脂民膏,不慷了外人之慨,也落不到你的嘴裡。反倒是給了外人乾淨,省的害咱自家兄弟不和。”

二人大眼瞪小眼,都覺得沒甚意思,遂閉口休戰。

懷信可汗長子莫羅葛親率本族百名大酋及朝中宰相出王城迎接,禮儀之盛,前所未有。大局已定,李茂再無多少選擇,遂當眾對莫羅葛說要其準備香壇迎接大唐皇帝的冊封詔書。

莫羅葛對此早有準備,簇擁著李茂的車駕向城中早已裝置好的香壇走去,城中街道兩邊仍舊設了圍屏。回鶻王城內除了汗王宮殿和權貴家宅裡偶有超過兩層的建築,其餘百姓家裡並無高大建築,用圍屏一擋,竟是什麼都看不到。

回鶻人對大唐使臣是深懷戒心的,這不是回鶻心眼小,而是歷代出使草原的大唐使臣總是自以為是地耍些小聰明,問東問西,刺探回鶻人的虛實。

李茂一直堅持認為搞情報還是要低調,當著主人的面下車去刺探情況,實為不不智。

可汗所居住的王帳(即王宮)內宮臺樓閣依山傍水,連綿數里,規制十分宏大。

尤其那幾座用來朝會和宴飲的殿堂,完全是模仿大明宮內三大殿的樣式,建築之宏麗堂皇,令從長安來的某大國上邦人士驚呼山寨並非我**專有,早在很多很多年前的草原深處就有一個叫回鶻的國家精擅此道。

人家不但起步早,而且業務精,志氣大,竟堂而皇之地山寨了鄰國標誌性建築。

不過李茂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其實誤會了天狼的嫡系子孫,對大唐的山寨僅止於前朝三大殿,至於規模無比龐大的後宮裡的寢殿、別殿、飲殿之類,則採多用西域建築風格。

一座王宮裡不同風格的建築混合交織在一起,表面上對映的是回鶻人的審美情趣的變遷,實際上卻折射出近一百年來草原上風雲變幻的大時局。

第350章 鹹安公主

按照大唐的禮儀,莫羅葛在王帳正殿前的空地上搭建了一座迎奉上國詔書的香壇,各項禮儀具備,讓李茂這個門外漢瞧不出任何破綻。

李茂讓隨行的鴻臚寺官員去挑刺,一幫人上上下下好幾遍,又圍著香壇轉了兩圈,回來稟報說一切符合儀制。

張琦悄悄告訴李茂,這幾個鴻臚寺官員在檢查迎天香壇時,收了回鶻人的賄賂,他們此刻的貼身文袋裡還裝著回鶻人賄賂的金珠。

李茂放眼看去,幾個人的腰間的確微微隆起。

“孃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