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庫進水,戰鬥力損失了七八成,沒法再呆下去了,急忙在2艘重巡、六艘其他戰艦護衛下掉頭向西撤退,能什麼時候跑回本土,眼下還真不好說。
就在三艘戰艦亂打的時間裡,右翼戰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陳少寬、王文達兩艘戰列艦利用前向炮塔猛追猛打,在十分鐘追殺中連續命中兩次“日向號”,一發炮彈從中部穿透上甲板連續貫穿多層,在中央艙室引發爆炸,先天設計上的缺陷立馬讓這艘老傢伙付出沉重的代價,爆炸引發的高射炮彈藥庫殉爆和動力艙兩座鍋爐損壞,一下子癱瘓掉大半結構,沸騰的蒸汽到處亂竄,殉爆差點從中間折斷龍骨,頓時跑不動了!
“伊勢、日向”本是“扶桑級”的後續戰艦,結構幾乎完全一樣, 都是6座雙聯裝炮塔,但建造完成多年後,發現許多的嚴重缺陷,一則沒有防空火力,二則裝甲薄弱動力太低,三則,炮塔設計和內部構造非常失敗,一旦被命中,會直接連累半條船癱瘓!
經過1935年大戰後,意識到光有主炮不頂事的日本海軍開始大升級,這兩艘戰艦拆掉了兩座炮塔,加裝大量高射炮。其中,關於拆掉中部炮塔還是尾部炮塔,曾經爆發過激烈的爭論。
巨炮派的當然認為,拆掉中央炮塔保留後面的是明智的選擇,儘可能避免了中部結構的毛病,而後部炮塔可以在保留後桅樓的情況下,自由的向後和各角度射擊。
山本五十六等人卻以為,反正都是齊射打擊,朝後並不太重要,而後面的空間全部拆出來,卻可以作為艦載機的飛行甲板,從而改造成獨一無二的戰列航母……。
最後,鑑於帝國馬上擁有六艘以上的正式航母,戰列航母什麼的根本沒有必要,兩艦繼續保留了兩頭的炮塔,中部堆了大隊的防空炮,這樣一則解決了側向齊射時可能造成大角度傾側的毛病,二則極大的加強了防空火力,一舉數得啊!
可惜的是,這種改裝並沒有得到很好地展現,“日向”號狼狽逃竄了不過十幾分鍾,就被後頭的炮火徹底打癱了!
斷後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僅僅拖住了兩艘攻擊艦不過十來分鐘,突然變向橫著殺過來的“華山號”卻找到了機會,逼進到22公里時連續八個齊射,命中“日向號”多達11發穿甲彈和高爆彈,再加上前者兩艦的集火打擊,可憐的“日向”被輪番打中近20發,終於前炮塔被直接從甲板上方穿到底部,引發彈藥庫爆炸差點將戰艦當中折斷!
後方的爆炸造成動力完全損壞,熊熊大火從底艙開始向上蔓延,不多久就徹底的席捲全艦,不得以,艦長宇垣纏下令棄艦!
就在此時,兜了好幾天圈子,幾經辛苦還是沒趕上趟的吉田善吾第二戰隊終於趕到了!
此時的老鬼子臉色陰沉的跟六月天似的,連續傳來的壞訊息,讓他這心高氣傲、即將升任進入海軍部,極可能成為下一任部長的帝國海軍宿老差點繃不住勁!“長門號”差點搞死,“伊勢”沉沒,“日向”就在他的眼前燃燒,接下來,又會是誰?!
再加上四艘航母完蛋,兩艘重傷垂死,堂堂帝國海軍,居然被初出茅廬的中國海軍差點蹂躪死,如此醜聞如何的面對國人和天皇啊!
不可原諒!
出了如此大的麻煩,自己的老同學山本五十六司令官,只怕很難成為下一任正式的聯合艦隊司令了!汙點太大,幾乎不可能洗掉!唯一的機會,就是竭盡全力,把眼前的敵人全部幹掉!
彼此相距都在主炮射程之內,吉田善吾咬著牙根下令:“全體主炮面向支那戰艦,以最快之速度,集火打擊!”
“扶桑、山城、比睿、霧島”四艘戰列艦,如今在他的麾下形成一條緊密的縱線佇列,主炮橫過來,完全可以對準南向的敵人。
而此時的特遣艦隊三艘主力艦,最東側的旗艦“衡山號”離著最遠,大約24公里,間隔5公里並行向北的是“泰山號”,則距離日艦當頭約17公里,另外在西側10公里外的,則是向東與日艦隊對沖的“華山號”,其平行間距日艦,只有13公里!
從隊形上看,無疑是日艦佔據了絕佳的角度,完全可以一邊開炮一邊向前航行,兩不耽誤,四條戰艦40門356mm主炮的殺傷力,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可以輕鬆應對的事。
明智的選擇,恐怕只有掉頭就跑,那樣的話,屁股後面會捱上一些炮彈,但皮糙肉厚的或許能多活一段時間。
但陳少寬卻冷冷的掃過敵我態勢圖,斷然下令:“三艦平行變陣,與日軍交錯對攻!”
這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