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工作。
製造好了的模組拖出到外面的船臺上拼裝。乾的再慢,也只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主體結構,總的建造週期六七個月,比常規快了三倍。
而後,另外兩艘戰艦的建造會緊跟著展開,鑑於全智慧機械手生產速度的優勢。在外面船臺兩艘戰艦建成的時候,落後三四個月的後兩艘可以同期完成,說不定還能提前,屆時四艘戰艦一起下水服役,保準又能給對手來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樣的勾當,朱斌幹再多也樂此不疲啊!
就這樣的速度,朱斌也是不怎麼滿意,板著指頭算一算,離著他理想中的目標還是差很遠。
四大艦隊,母,而他心目中的標準,是新服役的3萬噸級斜向甲板那種,現在只有四艘。先前的2萬噸級還是艦載能力太弱,一次起飛的戰機數量遠遠不夠發動連續飽和攻擊的。
可惜,他目前能建成的造艦能力就那麼多,著急也沒用。
只能先湊合。讓海南、江南、青島三大船廠負責,一次開工六到十條大艦,包括輕型航母和重巡艦以及補給艦,大略可以滿足要求;其餘世紀家造船廠分組以流水線模組化製造驅逐艦和潛艇,也勉強應付的過來。預計兩年後,兩個新的戰鬥群就能完成建造,到時候四大艦隊,可算正式成型。
可這錢,就得花老鼻子了啊!
朱斌真不是跟宋子文開玩笑,他說出來的海軍建設成本不算太誇張。常規建設的話,一艘“崑崙級”戰列艦的成本起碼要8千萬美元以上,摺合法幣三個億,一直艦隊起碼要兩艘才夠,加上兩艘航母,2艘重巡艦,4…6艘輕巡艦,6艘以上驅逐艦,和6…10艘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