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的155大炮都差了些,遠遠看去,閃光短暫,同時崩碎的力場護盾折射出的藍色弧光摻和在裡面。顯現出一種瑰麗的美感!
“瀛洲號”的身影越發的清晰了!
南雲忠一從十幾公里外看的真切,那簡約流暢的線條,除了一座艦橋和桅杆外幾乎看不到炮塔、鋼架、煙囪和艦載機、彈射器、救生艇等設施的模樣,令人懷疑這到底是不是一艘戰艦,它的炮彈,又是怎麼打出來的。
不過跟中國人打交道多了。他也不會懷疑什麼,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的太多,已經超出他的智慧能力範疇。
不過那艦艇的身段兒讓他狠狠鬆了口氣,繃緊的面部肌肉鬆弛下來,長噓道:“吆嘻!看來是支那人的重巡艦!或者是特種的戰艦,而不是戰列艦,突擊能力非常厲害,但打擊能力還是一般啊!”
換做是他的話,擁有如此可怕的破襲能力。膽敢一艘戰艦鑽進編隊裡,來面對兩艘戰列艦的圍毆,那麼強大的傢伙,甚至可以打穿“大和號”裝甲的可怕火炮,沒有理由不繼續攻擊一直掃蕩一空!對方的科技裝備水平上去了,戰鬥能力還是不足啊!
帝國的萬幸!
南雲忠一揚起眉頭,沉聲發令:“告訴各艦要注意一些,儘可能用穿甲彈。不要把這艘戰艦破壞的太嚴重!那上面,應該有非常對帝國極其需要的科技。和支那海軍的秘密武器!得到了,會極大的提升我們的實力,更能對他們有非常深刻的瞭解!”
說起來挺悲催的,跟中國人開戰好幾年,日本陸軍海軍至今能夠得到的中國武器樣本少的可憐。陸軍來說,輕兵器得到一些。先進坦克卻一輛都沒有搶到。空軍先進戰機倒是弄到一些殘骸,可發現材料上的差異太大了,根本模仿不來!
日本的戰鬥機發展思路是為了節省昂貴的高強度鋁合金,追求機動性,所以用材料簡單。發動機出力小,做得整機tèbié輕,裝甲幾乎沒有。
中國的卻幾乎反過來,他們幾乎沒有底線的提升發動機功率,氣動佈局優秀是一方面,全金屬骨架和蒙皮、重點部位裝甲和大載彈量等等的條件,導致飛機效能超出日機的同時,重量居然超出一倍!完全不是一條思路,想模仿很難,想找出弱點攻擊,也很難!
最慘的還是海軍!這些年加起來的損失都夠聯合艦隊更新一遍了,可對方的主要武器、艦船,連一艘殘骸都沒撈到,更無從談起研究和反制。
今天這算是趕巧了吧?一艘冒險者鑽進包圍圈裡來挑釁,找死的前奏!還是那樣的先進,讓他跑了實在對不起自己的運氣!
南雲忠一似乎胸有成竹,其餘兩艘巡洋艦和驅逐艦、潛艇蜂擁而至的話,可以圍死那傢伙!且他已經發電給了另一支試航艦隊,再有幾個小時也能殺過來,到時候,三艘戰列艦,弄不死他!
“大和號”不是第一次試航,整體運轉的效率令人滿意,理論上每分鐘1。5發的發射速度可以保證,在先進的15米大型測距儀的輔助下,在羅經艦橋中指揮作戰,實力大增!
被包圍起來的“瀛洲號”好像失去了抵抗能力似的,在驚濤駭浪中繼續保持三十節的航速弧線穿行,越來越精準的密集炮擊持續到十分鐘時,精度大為提高,幾乎每分鐘,都有至少兩發各種口徑的炮彈逼進五十以上的擊中機率!
這樣的密度是空前的!自家演習測試中的資料在五分鐘內就被重新整理,防禦官也不見了臉上的輕鬆,一股汗水在額頭緩緩的留下,兩手叉開十指伸展,抽風似的撥動螢幕,越來越多的資料校準後精確度增加,過百之後,智慧單元累積更新的整體資料提升肉眼可見!
交錯航行,彼此間距逐步拉大,由原來的對沖到並行,再到錯過,前甲板艦炮完全失去射角,在隆隆不斷的炮聲中時間迅速的消耗!
眼瞅著後面的“駿河號”已經形成優勢的t形陣位射擊,“大和號”右轉舵搶了側後位,右側的重巡艦左轉舵,三者形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把炮彈輸出達到最大頻率,朱斌看又阻止一發460mm炮彈後,果斷命令加速脫離。向右轉舵去兜“大和號”的屁股!
這一戰略無疑是最為正確的!全部攻擊艦艇之中,只有這最大的傢伙航速慢,而且機動效能差!裝了兩萬多噸裝甲厚,其水線上的幹舷不夠高,艦體平衡能力有待於檢驗,日本人在太平洋上吃虧怕了。不太敢玩大幅度的動作,這卻讓“瀛洲號”佔了大便宜!
鋼鐵長龍一般的艦體橫向推開海浪驟然扭轉,傾斜超過十五度,艦上的人都沒覺出有太大的不適,轉彎半徑比日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