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可戰艦卻並沒有接到受創的報告,那全息螢幕上的線條最後時刻突然一改,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聯軍那邊的反應卻不一樣!
當“崑崙山號”被淹沒在爆炸水柱中時,就連金梅爾將軍也忍不住興奮的咬壞了菸斗的嘴子,牙齒崩的差點斷掉,瞪大眼珠子等看效果,希望能發現點沖天而起的煙火什麼的……沒有!啥都沒有!
稍微有點讓人失望啊!不過不要緊,這才是齊射一輪,第二輪,接著就來了!
不用更改座標資料,第二輪齊射接連發出!因為個條戰艦協調速度不一的緣故,第二次齊射明顯不齊整,遠遠看去,卻有了55門大炮連續開火的更加觀感,很像是多年以後拍的海戰大片中,那些風帆戰艦從側舷連續打出的實心鐵球炮彈,一個接著一個,令人血脈噴張,激動的顫抖!
“崑崙山”兩艦不再沉默!他們一直隱忍到現在,就是要等接近應有的殺傷距離,而不會弄出一群驚弓之鳥!
就在第二輪齊射剛剛出膛的時候,兩艘超級戰列艦猛然間朝著“大和號”噴出沉重的彈丸!
這一次,命中精度比之前提高了許多倍!一輪十幾發的炮彈好像同時轟出來的一樣,既保證了彼此之間不會串擾,又能有穩定精準的末端彈道,保證可以打在敵艦活動的區間!
自以為可能逃過一劫的“大和號”還沒等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呢,一發穿甲彈毫不留情的以小弧線角度狠狠的轟在其右舷前方!
可怕的穿透動能太兇殘!這一發炮彈把上面的厚厚鋼板直接打出一個窟窿後,穿進第一層水平甲板和第二層之間,轟隆一聲把上面的三聯裝炮塔炸飛掉,整個艙室被澎湃的力量和橫飛的破片掃蕩一空,下層裝甲差一點報銷,再進一步,那就是主炮塔啊!(未完待續。。)
第834 擊沉!大和艦的輓歌(一)!
這不是唯一,更不是偶然!同時還有一發炮彈,以低平彈道從十來米上穿進海水,遇到阻力彈跳變道的時候,彈頭一歪,幾乎以垂直角度紮在水線裝甲上!
為了讓這一級代表著帝國尊嚴和至高無上威懾力的強大戰艦永不沉沒,日本人可謂煞費苦心!不但設計了長寬比例嚴重失調的主艦體,最大限度保證穩性,卻又用15萬馬力的功率,取得了高達27節的航速,從各方面來說,“大和級”都算是日本海軍艦艇設計建造之巔峰傑作!
那不僅僅是集中全國優秀人員的智慧結晶了!那是一件不可複製的藝術品啊!
為了保證這新的菊徽旗艦永遠存在,如何使用都是經過無數次爭吵討論才能定下的,而戰艦的製造中,裝甲就成了頭等大事。
經過精確的計算,這種超級鋼鐵怪物,在水線裝甲上搞了足足410mm的厚度!而炮塔正面、艦橋正面,更是坑爹的650mm!甚至日本從美國、德國手中坑門拐騙好不容易弄到的凱夫拉裝甲板,鈦合金板,還有數不清的玻璃鋼纖維,都塞進去加強抗打擊力度,這使得整艘戰艦的核心要害,從任何一個角度轟擊的炮彈,都必須面對700mm以上的裝甲厚度!
是的!沒有看錯!水線裝甲,除了410mm的20度傾角主裝甲帶外,裡面還有一層厚厚的襯板,第二層裝甲內部,才輪到要害結構,這幾層加起來都讓人絕望,除非能在20公里內直接命中。
水平甲板的厚度,就有235…255mm,第二層隔艙厚度至少55mm襯板厚度又有至少50mm,鍋爐倉頂部,又有至少200mm……裡裡外外。包裹的跟一個裝甲套娃相仿,那真真是為了抗住自身460mm主炮而設計的奇怪複合體啊!
製造成本什麼的就不要談了,因為日本打仗打的傾家蕩產,沒有英美德法的貸款支援,他們根本造不出來!可有了貸款,那就不惜工本!一定要搞到最好!
這樣的裝甲,日本人還嫌不夠厚!一月份試航的時候。被“瀛洲號”用電磁加速炮給轟穿了多個窟窿,回去之後艦政本部痛定思痛,認為可能遭到了奇怪的轟擊,又兼“武藏號”被反艦導彈搞得渾身破損,日本人更認定還是裝甲不夠,於是到了現在。就可以看到,整個戰艦的要害部位,不少都加掛了一層複合裝甲板!
原本用來堆沙袋的地方,都用這種山寨造的,混合玻璃鋼、高強度鋁合金、鈦合金板和陶瓷板壓成的板塊,一層層魚鱗狀的掛在艦橋上,主炮塔的天蓋上。艦橋前後指揮室,乃至主煙囪和桅杆外層,等等容易被搞定的薄弱環節。
這也就是日本人弄到的材料實在不夠多,而戰艦的承託能力已經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