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2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一回近距離接觸世界上最兇悍的大殺器,伸頭在幾乎能裝進去一個人的炮管內看了一眼旋轉纏繞的膛線,眼前頓時一暈,驚歎道:“好傢伙!如此兇物發射起來,真不知是何等霸道威猛啊!看著模樣,總要有一百噸上下吧,如何能造出如此大的傢伙?!”

陳少寬一臉讚歎的道:“生產此物決不容易。可謂當今工業技術之巔峰!”

看看車間裡的各種大型裝置就能猜到一二了。

製造巨炮真不是拿嘴吹一吹就能搞定的,那需要非常全面的工業基礎。要有足夠好的鍊鋼冶金製造技術,能建造足夠大的鍊鋼爐和足夠純淨的合金,像眼前這大炮。只是自重就有98噸,製造粗胚就重達140噸上下,這需要起碼四座電渣重熔爐,兩座200噸天車,300噸、1000噸、3000噸甚至5000噸的水壓鍛壓機和砸邊機等等。

憑著世界領先的冶金技術。光明鋼鐵廠所有特種用鋼和合金都採用電渣重熔爐伺候,出來的合金質量就優勝許多,又不吝血本的提高鎳鉻含量,摻雜微量元素。令合金強度再次增強,原料上已經高出一籌。同等重量下的艦炮就更加堅固、壽命更長,可以承受更快速和更大裝藥的發射。

140噸的粗胚經過3000噸水壓機跟揉麵團似的生生碾成一根相對均勻的長棍之後。退火去應力,切掉兩頭不需要的部分,在大型鑽床上鑽出窟窿,預熱後再鍛壓到設計的長度,而後退火去應力,拋光外層鏜銑內壁,再上大型立體熱處理爐,進行表面硬化。

這幾步工序說來簡單,真做起來相當不容易,中間涉及到的大型加熱爐、退火爐、鑽床、銑床等都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能製造,而表面硬化工藝更是基本不外傳的,跟特種裝甲鋼的配方和滲碳工藝一樣,都當做看家的寶貝。比如朱斌獨家掌握的鐳射表面硬化處理工藝,就天下獨一份。

一根炮管可不是從頭到尾的直筒子,為了保證抗住巨量的發射藥衝擊,需要在外層加上兩道套管加固,加上炮口套管至少要四件。

全部嚴格按照程式加工處理完成後,藉助大型吊裝機小心的裝配起來,即把幾根炮管一層層的套成一體。一般製造工藝採用加熱膨脹後套接,冷卻後自動收緊擠壓密實,若是限於技術水平不能保證強度,就要在炮管外層纏繞鋼絲,比如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的410mm主炮,一根炮管外邊居然要纏繞長達300公里的鋼絲!可想而之生產之麻煩!

朱斌這裡倒不用那麼費勁,電渣重熔、高強度合金材料、更好的水壓鍛壓處理工藝、鐳射表面硬化處理後,炮管的強度已經足夠霸道了,這還沒有完,比其他人更多了一道液壓自緊處理工藝,而後分別將炮管各部分在超低溫處理塔和高溫處理爐中進行熱脹冷縮的調校,令其達到更高水準的質量,最後再套接成型。

完了之後,炮管胚子就算是造好了,還沒完。再上銑床把外層車出設計標準的外形,內膛最後一次車出標準尺度,刻上膛線、鍍鉻硬化處理,這就算炮管子完工了。

製造這麼一根炮管所需要的總成本,差不多相當於一艘炮艦了,而整座炮塔重達上千噸,價值相當於一艘大型驅逐艦,而壽命卻只有幾百發炮彈,那叫一個死貴!

縱然是有許許多多先進技術加成加速,眼下這個專門的大炮生產車間一年下來也造不了多少根管子,主要都負責203mm以上口徑大炮的製造,大多數中小口徑的都要在別的幾個生產廠製造了。

細節問題陳少寬故不得管,他兩眼緊盯著這尊龐然大物幾乎挪不動腿,恨不能馬上就扛起來裝到某個炮塔上去。衝著海洋噴發出怒火。

過了好久他才想起,貌似朱斌是問他要不要看試射來的,趕緊又問了一句:“這是第一根炮管嗎?”

朱斌搖頭:“當然不是,這已經是第四根了。前面三根都分別作了不同的實驗。現在已經分別裝到了三個不同的地方,正要進行試射驗證呢。有興趣的話,我們去親眼看一看?”

那還用說麼,生產線看的再多也沒有親眼目睹發射時的盛況來的過癮啊!當下隨著朱斌再次轉場,到了位於鼓樓咀巨塔不遠的小山車輪山上,環繞古鎮口灣的鐵路和巨牆分出一道通往這裡,在山頂上,架設了一座炮塔試驗場。

不到百米高的山頂上。一座軒敞透風的大廠房巍然聳立,面向大海是開闊的堅厚石基,一座雄偉的炮臺俯瞰水面,正中央。一門406mm的巨炮早已裝好,炮口遙指十五公里外的靈山島山體靶場。

朱斌介紹道:“為了充分測試各種大炮的效能,我們分別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