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1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的跟朱斌接上了頭,然後以閃電般的速度締結了一系列的礦產換武器和貸款、工業設施的協議,並在第一時間得到了足足一個團72架特遣艦隊換代不用了的p…21a戰鬥機,隨後是一大堆用不上了的老式德國造105mm加農炮和博福斯造75mm野炮、山炮。

這仗沒法打了,老蔣借坡下驢,僅僅僵持了不到半個月,就草草的收場。鬧得沸沸揚揚的“兩廣事變”各方出動了近90萬大軍,一槍沒放的收場,簡直荒唐可笑!

另一邊,工作效率神速的工程兵團僅用了一個月就把航天基地的地基給打起來,並首先樹立起一座二十米高的樓架,炮臺和軍事基地、防空基地等全部粗粗設立後,就忙不迭的將一枚組裝完成的直徑550mm、長10。6米的探空火箭運了來,經過反覆檢查和除錯之後,終於到了放手實驗的關鍵時刻。

8月15日,天氣晴好,清晨只有微微的涼風,高空中一望無邊,連雲彩都稀罕。設立在近海上的觀測船和地面觀測站全部部署到位,一艘飛艇升上三千米高空穩住身形,另有兩架裝載有複雜電子裝置的四引擎大型運輸機攀升到一萬米高度緩緩地繞飛,一切準備就緒。

足足兩百多人的火箭推進實驗室成員幾乎全部到場,包括特斯拉在內都擠在了臨時設立的發射中心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上百臺十四寸的顯示屏。正中央,年輕的馮。布勞恩興奮的微微顫抖,同時有點緊張的時不時抬眼看站在不遠處的朱斌。

時間指向上午6點23分,王慟山從外面進來,朱斌低聲問:“周圍警戒都安排好了?”

王慟山淡定的點下頭:“全部部署完畢,五十公里半徑內沒有可疑的人存在。”

“好。”朱斌回頭示意設計團隊的中方頭頭束星北“開始吧!”

束星北老大不小的人了依舊風風火火,兼且不怎麼在乎規矩,當下也不客氣,回頭衝葉企孫和馮。布勞恩吆喝一聲:“各部門注意,‘s1型探空火箭’發射倒計時,正式開始!”

第364章 探空火箭(二)

s1型探空火箭,是迄今為止他們製造出來的最大一種火箭,總重量近2噸,上下分為兩級。【看】【 書】【吧】下級為雙基液體推進器,主要是用過氧化氫和煤油為燃料,驅動液氧煤油發動機在極高的壓力和溫度下工作,提供強勁的動力,保證火箭能以極高的速度起飛。

上一級是固體推進劑發動機。整個火箭殼體主要由無磁性的超輕高強度鋁合金鍛壓制成,外層覆蓋耐高溫的玄武岩纖維,氣動外形都經過飛船智腦的反覆模擬演算,保證一幫科學家們計算出來的資料準確可靠。

內部關鍵部件燃燒室和噴管,一個需要承受高達102~2x107帕的高壓力,一個要耐住25003500度的高溫,這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難以實現的巨大瓶頸,頂多有德國人、蘇俄和美國人勉強能湊合出來,但要想搞得足夠大,使發動機工作時間足夠久和足夠穩定,那就只有朱斌這裡才有保障。

從全世界忽悠來那麼多科學家,朱斌又是打著“世界和平”的幌子,當然不能一個勁的發展武器,他刻意的讓人分成兩個主要組,一組負責固體發動機的,首先為他完成了火箭筒、火箭彈、火箭炮和初級導彈的研究,最後順理成章的推演到尺寸足夠大的探空火箭上前期不是沒搞,但那些直徑不到300mm的單級固體推進器探空火箭的飛行高度有限。很難超過五十公里。遠遠不足以他們完成大氣物理、空間物理、天體物理、氣象、光學、電磁學等等方面研究的需要。

另一組則在前者基礎上,首先開發成功了比較安全的魚雷,從內部結構上說,先進的魚雷實際上就是一枚火箭的雛形,除了需要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或者機械能,最後由螺旋槳完成推進工作外,其他的高強度耐壓外殼、戰鬥部、制導部、燃燒室、推進劑佈置等等都差不多,要是最大的區別,在氣動佈局上,一個遵循流體力學。一個遵循空氣動力學多一點而已,甚至魚雷某些技術方面比簡單的火箭更為複雜。

可以說,凡是能製造出優秀魚雷的國家,技術上製造火箭都沒什麼問題。反過來能造火箭的國家,卻不一定能搞得好魚雷。

魚雷成功之後,順理成章的開工更大尺寸的玩意,並且液體推進劑和燃燒室、發動機、噴管、殼體等材料也都搞得差不多了,而火箭各種頂部儀器元件也隨著世界級的開發團隊到位之後迅速拿出產品,真真正正能進行科學實驗的探空火箭自然就出來了。

基於成熟的主體結構、技術和推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