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2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系統的完善成熟,整個火箭開發團隊幾乎沒走什麼彎路,許多氣動佈局方面的問題在火箭彈上都經過反覆驗證了。

內部儀器部分原本是非常瓶頸的,但在朱斌這裡全都解決了關鍵技術。全自動生產線製造的微型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和電晶體、高質量電容電阻能基本部件製造的電子板體型只有當前世界電子技術水平製造物的百分之一,極大的節省了空間;超高精度數控機床甚至立體印表機讓所有細小結構和精加工的零部件變為可能;分子熔煉爐能提供世界上最精純的材料。保證敏感器件的效能穩定和精確;而可以任意組合的無限量材料配方則保證每一位科學家都能找到符合心意的材料種類。

再加上定點由專人掌握的計算終端,模擬風洞,由飛艇和大飛機提供的萬米以下低空環境資料,小型氦氣球攜帶的能夠直接飛到3萬米高空同溫度空氣稀薄區域的大氣環境,以及近乎無限量的資金支援,數以千計的專家和實驗小組再搞不出點好玩意,那不都得羞愧的自殺啊!

可以說,眼前這一枚s1探空火箭其實已經集中了當今世界火箭技術之大成,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穩定的實驗平臺和武器開發基礎來使用了,但是嘛……朱斌卻是不準備讓所有人都知道嘀。

為了安全保密起見。整個專案都被拆的七零八碎,每個關鍵技術部分都有中國本土科學家在主持或者參與,為的就是防止萬一哪一個知道的多了帶出去,就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麻煩!

雖然每一個參與到這些核心專案的專家都簽訂了不少於十年的工作協議和終身保密協議,可在這混亂的時代。還是小心再小心的好。

馮。布勞恩來到中國之後,真正參與到火箭研究的時間不到一年半。而取得成果則主要集中在最近一年,從去年6月世界各地科學家匯聚之後,專案突飛猛進,自然的也把他的工作範圍限制住了,主要放在火箭設計方面,其實也是最關鍵的部分。

眼下,這一枚由他廢了不少心血設計出來的火箭頂部的有效載荷最大可達235公斤,設計飛行高度可達200公里,已經相當的優秀!

束星北一嗓子喊完,無線電中迅速傳來各方最後一次的情況報告:

“火箭檢查完畢,工作人員撤離!”

“發射場清空,安全人員撤離!”

“五指山觀測站準備就位,雷達工作正常!”

“海洋一號測量船準備就緒,雷達工作正常!”

“監天一號工作正常!”

“指揮中心主控系統工作正常!”

……嚴密的工作程式一絲不苟,十幾個單位的報告次第而來,刻意豎立在前方的一座大型led電子鐘上,碩大的阿拉伯數字穩定的跳躍倒計時。

“倒計時一分鐘!”

洪亮的報時聲讓馮。布勞恩又是身體一顫,下意識的把手放在了蘑菇形狀的紅色按鈕上方,束星北眼疾手快一把給他叼住,哈哈笑道:“伱小子別那麼激動啊,小心走火!”

馮。布勞恩羞澀的笑了笑,下意識的扭頭看了一眼朱斌和坐在後面的見他鼓勵的朝這邊笑著注視,心中頓時一定,深深吸一口氣,靜聽倒計時的聲音:“六、五、四、三、二、一!發射!”

束星北的寬厚熊掌用力排在他的手背,把按鈕重重的壓下去,就見高透過率的軒窗外,遠處發射場上一片滾滾濃煙席捲而來,翻騰而起,下一刻,一條通體雪白的錐子型火箭噴射著十幾米廠的熾烈火焰,在紅外鏡片觀測下,發出明亮的橙色,代表著它的推進劑是煤油。

兩噸重的箭體在澎湃的高速火焰推動下如利劍一般刺破蒼穹,倏忽間衝上雲霄,速度從零直線加速到兩馬赫,並朝著更高的速度一路狂奔!

就在火箭起飛的剎那,頂部裝載的數十種儀器同時開始運作起來,幾秒鐘的功夫,遍佈周圍的各大觀測站紛紛發來接收到訊號的報告!

又幾秒鐘後,第二級液體推進火箭燃料耗盡,從連線部分脫離分解,朝著南海墜落,第一級固體發動機及時點火,保持速度和角度繼續朝著高空衝擊!

地面觀測站和測量船上,高精度雷達不斷的捕捉著相對細小的火箭身影,高空個層級一直到對流層的頂部都不曾遺漏,最後,最高處的氦氣球監測儀器接班,一組組的資料透過微波通訊鏈路傳遞到地面站,別的東西來不及,火箭的高度和狀態則穩定的不斷報告。

“七十千米!九十千米!一百二十千米!一百五十千米!兩百千米!固體發動機停止工作……測量儀器釋放完成……無線電定位裝置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