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不足的是,老蔣惦記著他下月底的五十大壽普天同慶,一定要製造一個天下太平四海安靖的景象出來。所以談判必須在那之前完成。這麼一來難度就提高了。
日本人這次吃了很大虧,死傷比32年1月的上海之戰加起來多兩倍不止,一口窩囊氣出不來,自然想要在外交上爭個高下。陳群免不了要略作妥協,雙方又各懷鬼胎,列國代表又在中間使壞,結果幾天之後談出來的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既然是“誤會”引起的摩擦,那麼就不追究任何一方的責任,自然也不用賠償損失。但日本畢竟吃了大虧,為保證其在華利益和安全,平津駐屯軍的數量要再次增加到一萬人,並正式進駐豐臺。又,允許華北中日通航,共四線:(一)天津大連,(二)北平錦州,(三)天津承德,(四)天津張北。
其餘日本人提出的幾項政策,如:長江駐兵,修改教科書,華北五省自治,中日經濟合作,減低關稅,儘量聘用日本顧問,澈底取締排日,並決定增派海軍來華等條件,都被張群以針鋒相對的要求給頂住。提出要求五項:(一)取消塘沽及上海協定及九一、八以來被脅迫訂立之文字,(二)取消冀東偽組織,(三)取締走私,(四)華北日軍及日機不得任意行動飛行,(五)綏東剿匪。
可以說,張群是這些年來在外交上對日本腰桿子最硬的一位,今年以來堅持到頭都沒答應任何一個訛詐條款,作為老蔣的忠實走狗和傳聲筒,他基本代表了老蔣的真實意思,正趕上委員長閣下意圖振作,要達成前古未有之偉業的時候,可謂風光。
一場衝突爆發的如此之快,收拾的如此之利索,實在令各方瞠目結舌,直覺越來越看不懂局勢變幻。但明白人都清楚,這都是假象,且根本撐不了多少時間。
佔盡便宜的朱斌又一次大出風頭,大漲國人士氣,作為近年來第一個強令日本終止戰爭且得逞的牛人。一時間聲望再漲,若非老蔣正被全國大部分人當未來的皇帝一般捧著,眼瞅著人望要衝頂了。
隨後,王樟堂的坦克團堂而皇之的正式進駐豐臺,依舊與日軍打對臺戲,除了雙方的營地全部被大炮炸得稀爛之外,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過了半個月,商震的一個團部隊才姍姍來遲,三方“軍演”也終於正式展開,然而無論誰都看出他們的心不在焉。私底下都免不了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跟日本人再起戰爭,那時候,就不是眼下的小打小鬧了。
10月31日,蔣委員長五十壽辰,全國如同給慈禧太后過大壽似的,舉國熱烈慶祝,南京更舉行各界獻機典禮。足足捐了一百架戰鬥機。其中一半來自於國內自產,另一半卻是進口貨,明知道貴也要買,原因嘛……這個不說都懂得。
當天,蔣委員長髮表五十生日之感言--報國與思親,望國人以孤孽自居。以精誠自勵,共同一致,奮勉自強,並以盡忠報國,復興民族。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自勉。
閻錫山、徐永昌、傅作義、張學良、劉峙、商震等均到洛陽,為蔣委員長祝壽,朱斌和宋哲元倆人心中有鬼,且對老蔣也都不怎麼感冒,各自派出代表攜厚利祝賀拉倒。另外他們倆避開也是有原因的。在壽宴後,閻錫山和張學良聯手向老蔣提出要求他“停止剿匪,一致對外”,惹得委員長閣下老大不。。
“張漢卿心態不穩,易為匪所影響,恐怕會壞我大事!”過後,老蔣陰沉著臉跟手下如此說,隨即命人密切關注小張和閻老西的舉動。時時回報。
到了12月,張學良反對老蔣“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態度日趨明朗,甚至公開宣傳“委員長愛國是沒問題的,只是方法錯誤”。老蔣對此大為不滿,7日,他飛抵西安,下了最後通牒:“張學良楊虎城二部,要麼即刻出動剿匪,要麼調往福建安徽。”
這樣的亂命自然不肯答應,楊虎城當時就拍了桌子:“老蔣如此對咱,不能坐以待斃,實在不行,便收拾了他!”
如此殺機外露,自然瞞不過老蔣手下的耳目,陳誠得知後勸老蔣趕緊離開此地,以防生變。老蔣大喇喇的擺手:“他們不敢如此胡來!”這大壽過的,讓他有種錯覺,好像自己就是掌握天下大權的慈禧老佛爺了,誰敢生出大不敬的心思?那是要誅九族的。
他也是太自大了,卻沒想到自己還真就沒有慈禧老孃們的那種掌控能力,12月12日,被連日訓斥甚至要奪權的張楊二人終於發動兵變,將老蔣一行人扣押, 而後通電全國,要求“改組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停止一切內戰,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