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民一切政治自由等八事,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對蔣委員長作最後諫諍”。
訊息一出,舉國譁然,各路頭腦紛紛發電勸張學良懸崖勒馬,趕緊把蔣委員長放出來,以免造成不可挽回之大亂。行政院副院長兼老蔣連襟孔祥熙通電全國擁護中央既定國策,共濟艱難,並另行分電宋哲元、朱斌、閻錫山、商震、沉鴻烈、于學忠、馮欽哉(楊虎城部師長),盼共挽危機。
“委員長不能死!當今國勢危急,唯有蔣委員長才能帶領中國抵禦列強,振興崛起!”社會各界紛紛發出類似的論調。
冷眼旁觀失態發展的朱斌心中感嘆,老蔣終究是十幾年打出來的人望,果然還是沒有人能跟他比。
回頭跟一眾智囊商量來去,最後確定:“老蔣死不了,張楊做事孟浪,年輕不成熟,不值得支援。”
遂公開發表宣告,嚴促張楊儘快放歸委員長,否則將不惜動用強有力人手進行救援。
不但說了,還立馬派出遠端轟炸機編隊飛到西安上空盤旋,灑下數十萬份的倡議書,勸導張楊及時收手,不要造成十萬不赦之大錯,態度之積極,簡直令人側目,更令被扣押寢食難安的老蔣和南京一群人哭笑不得………你丫這是要救人呢還是想害人呢?萬一嚇壞了張楊痛下黑手怎麼辦?
倒是沒有人覺得朱斌是誠心的,這廝向來愣頭青的作風,衝動蠻幹是常事,如此做,足見其對蔣委員長安危的關切出於真誠,要不然何至於如此大動干戈?
但真正的心思卻瞞不過自己人,曹翰和蔣百里就無奈的跟他明說:“你是故意這麼幹的吧?”!~!
第398章 戰爭序曲(一)
………………………。。
12月19日,老蔣與張、楊部在西安發出宣告:一、停止內戰,國共合作;二、武力抵抗日本之進一步侵略;三、排去南京若干親日分子,積極與英美蘇聯合;四、改組張楊所部,與中央軍平等待遇;五、予人民以更大政治自由,六、改建南京政府組織成為民主制度。
次日,張學良親自陪同老蔣一起乘飛機返回南京。
聞此訊息,朱斌和智囊團、參謀部作出結論:“中日決死一戰,不可避免!”
如果中國還是四分五裂的模樣,那麼日本的緩和派也好,少壯派也好,仍舊打主意在區域性地區小打小鬧的緩慢蠶食。而老蔣一天不能剿匪成功,一天不能安心抗日,這個週期可能要三五年,甚至更久,即便是丟了河北平津,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老蔣的導師孫大炮逸仙公早都跟日本商量過,劃給他們東北都沒問題嘛!中國地皮大,不差那一點。
但現在給張楊如此一鬧,老蔣被迫做出一致對外首先抗日的政策,無論如何他都要執行下去,全國各部分也必須以此為行動綱領前提,不能鬧紛爭內鬥,否則就是破壞中國獨立自主的大罪人,那是要被群毆致死的,因此將國內的民心軍力導向對外戰爭,已經是不可改變的趨勢。
而日本呢,為了儘早完成佔領東三省的大計,從裕仁以下以及內閣、元老院、貴族院和各界政要、財團首腦。都明裡暗裡的宣揚“日本沉沒”的論調,威逼利誘的強令農民搬到朝鮮和東三省去,同時對滿洲、朝鮮的第一期工業化建設已經完成,日本的綜合工業實力大幅增長,僅是鋼鐵一項就赫然達到了上千萬噸之多!石油開採量也達到了350萬噸,煉油、煤變油的產量明年將達到800萬噸,銅產量達到50萬噸(主要來自於富士山金礦伴生)並得到德國每年不少於10萬噸的出口。
煤產量達到8000萬噸,飛機年產量達到3000架能力,坦克戰車年產能力達到1000輛,各種大口徑火炮生產能力達到2000門。汽車產能5萬輛,造船能力100萬噸,其中戰艦10萬噸,比之前翻了一番。
光是1936年,日本在軍工方面總投資將近40億,明年還將增加,其生產總值也達到80億美元,而軍事方面的開支將佔到財政收入的50%以上!在軍事工業的帶動下。日本的經濟飛速恢復,各種新增基礎建設的投資、新戰艦的製造和軍隊的強化武裝,甚至會讓其出現一個大幅度的經濟暴增,加上故意貶值日元、增發貨幣等手段強力拉動內需,明年的生產總值超過100億美元是絕無問題的。
參照美國、德國和中國朱斌這邊的一些措施後,日本嚐到了加強建設拉動經濟的甜頭。各大財團開始以東北、朝鮮的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為籌碼放出手中財富,給數以百萬計移民各種優厚條件和基建支援,僅此一項就要開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