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2 / 4)

小說:民國之鋼鐵狂潮 作者:水王

的戰艦,只能乾瞪眼

若不是一年多來連續從100噸、200噸、500噸、1500噸、3000噸這樣標準的兩棲運輸登陸艦艇練手上來,又有美國、德國熟練工人和工程師幫忙,人員最少、結構最簡單、火炮數量最低、航速、負載、艦體強度各方面都比較低的登陸艦都不一定搞得成。

而真正開始造2000噸到4000噸的戰艦,完全不依賴外力的情況下,就真的要考驗江南造船所上下所有人的能力,不能指望外國人,因為打起仗來,人家是要走的。

一年下來,數千外國工人和工程師傳幫帶了一群都有一定造船經驗和文化基礎的工人、技術頭目後,江南造船所同時開工滿負荷運轉,能搞出2萬噸的先進戰艦就該偷著笑了這無關產能,關鍵是技術工人跟不上。

至於其他民間造船廠,從德國引進的新廠建成後或許有可能,其他的,算了吧。

所以,一聽朱斌提出三種36艘的要求,葉在馥當場腦袋發昏,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他就不談錢的問題了,他和江南所以及海裝所上下的人就沒懷疑過朱斌的財力,估計這廝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錢吧。

朱斌好似料到必定有這個結果,嘿嘿笑道:“葉主任別忙著搖頭啊,我又沒說要一年造出來。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起事計劃,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國內一大批造船廠最終擁有建造戰艦的能力,這個週期會很長,而江南所,要起到帶頭和組織規劃的作用。”

“哦,原來是目標啊,看把我給嚇得”

葉在馥抹一把汗,不知道是興奮的還是震驚的,反正覺得心臟極其不適用。再不管窗外事,他也很清楚時下的局勢。

中日之間,早晚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但在那之前,兩國的國力將決定著最終的結果,無論如何,日本是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中國擁有超過他們的工業和軍事製造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要把上海的軍工生產都挪到內地的原因。開始的時候朱斌在這裡擴大生產,他也非常的緊張和擔心。

現在,如果真的如朱斌所言,中國能製造幾十艘戰艦了,相信日本人會在第一時間不顧一切的衝過來炸燬掉,後果什麼的再說了。

但若以此為目標,則又是另一回事。但具體怎麼做,他卻不怎麼清楚了。

朱斌是有心挖人的,馬德驥這個所長不能動的,必須釘在江南所掌控大局,葉在馥等這麼多人才擠在一塊就有點浪費,放給國府那幫混蛋去糟蹋,還不如自己整過來全面發揮其效用來的好。

因此朱斌給他解釋道:“葉主任應當知道,因為日本的威脅,我們的軍工生產逐步內遷,下一步我們的計劃,將沿著長江開設一系列的工業基地,川中、重慶、武漢、南昌、安慶、馬鞍山、金陵等等,其中多半以鋼鐵造船化工汽車為主,用五到十年時間積累起足以與日本一戰的工業基礎。其中造船部分,我們的目標是一百萬噸每年,其中必要有十到二十萬噸戰艦方才合格,屆時,您可就不能只悶頭在此,要作為統馭全域性的主帥,發揮力量啊”

“一百萬噸二十萬噸嘶………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葉在馥又給震了一下,這麼大數字,他真的沒敢想象啊日本人目前都做不到的,便是美國,如今能有二十萬噸戰艦製造能力?那都夠嗆這朱斌的野心也太大了些

“這得需要多大的基礎投入啊錢不說,裝置呢?人員呢?技術呢?如何解決?”

朱斌笑道:“各方面條件我都會準備好,只希望到時候葉主任能全力幫忙,我們共同攜手,打造一支世界級的強大海軍”

葉在馥臉皮稍微有點抽搐,咬著牙道:“好老子早對拿著錢求日本人造艦的事情忍不下去了我們中國人,又不是沒有能力設計出好戰艦,好潛艇,為何要看他們臉色,受他們限制?朱所長,只要你能做得到,葉某必定竭盡全力,把一眾同學摯友發動起來,共襄盛舉希望有朝一日,親眼看著我們造的鉅艦橫掃東洋倭寇”

“一言為定”朱斌抬手與他狠狠一擊掌。

葉在馥的人品和能力都不必懷疑,他和這些年來從麻省理工畢業的高才們緊密聯絡,身在南京同樣列入發展目標的化工學會創始人、麻省理工同學會會長顧毓真等都是今日中國科技和工業的中間力量。

說到這個,朱斌不止一次的感慨,這麻省理工簡直成了中國人才的搖籃啊出來一個是一個的,他甚至都想著,是不是把整個學校連鍋端了……當然這不可能,但從中找到自己合用的人才,卻是必須的。

葉在馥也不懷疑朱斌的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