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便是這位先生由卝卝整卝理的傑作,所謂“城濮之事,先軫之謀”。
他手下有一猛人,叫狼覃,素為如狼似虎的勇猛。可車軫覺得他還不夠勇,不重用他。狼猛男為此很生氣。
春秋時候,人重氣節。很多大大小小的猛,一旦得不到上級的重用,通常做法就是:一賭氣,死了算了。
狼覃的同伴便問他:你怎麼還不死。要是你自己下不了這個決心,我可以幫你。
你聽聽,說的真不像人話,可是狼覃沒有生氣,他回答同伴說,我死是肯定要死,但是死而不義,非勇!
真正的勇,要“能供世用”。
秦晉大戰,狼覃自為前鋒,當場戰死。
其實先軫也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因為公事分歧,當著晉文公的面“不顧而唾”,朝文公吐唾沫,很不講公共衛生。
晉文公卻大人有大量,沒跟他計較,結果反倒是他自己覺得愧疚,最後在和狄人,也就是春秋時的遊牧部落作戰時,連甲冑都不穿,就衝鋒陷陣而死。
《左傳》上因此說,這些人都具備大勇,是君子一流的人物。
就跟玩接力一樣,南方淮河戰場剛剛解除警報,北方臨沂那一塊,龐炳勳又大叫救命了。
所幸此時第48軍和第7軍已經趕到淮南,加上第31軍,聚一塊的桂軍來了個三英戰呂布,透過“轉燈兒般廝殺”,總算又把第13師團夾了個不能動彈,這才使得張自忠得以從淮北抽身而出,並再次充當救火隊隊長的角色。
也許老天都可憐李宗仁兵少將寡,這小家操持得頗不容易,因此替他安排得十分周到,幾乎是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要是龐炳勳早一腳頂不住,或是兩支桂軍晚來一會兒,張自忠是無論如何抽不出來的。
張自忠要援救龐炳勳,可是兩人之間以往卻有一些過節。有一個說法是,當年中原大戰老西北軍分崩瓦解,老龐這傢伙曾起過歹心,想借機並了張自忠的人馬,幸得後者早有提防,才未得逞。
從龐瘸子原來一貫的油滑作風來看,這類趁火打劫的齷齪事他興許還真幹過。
早在張自忠奉調徐州後,就曾私下透過其他人向李宗仁轉述過自己的苦衷,稱自己在任何戰場上都可拼死一戰,唯獨與龐炳勳在一起會感到尷尬。
李宗仁當然要做思想工作,而臨沂危急,張自忠當然也不會真的不去,只是面子上有些掛不住罷了,經過李宗仁幾句勸解後,便立即答應領命前往。
淮北之役拔得頭籌,使張自忠和他的59軍聲名大振,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為之一變。回軍徐州後,各界民眾公推代表來見這位得勝之將,請他發表講話,以激勵軍民士氣。
未料張自忠一開口就直接戳入了自己的痛處:對我過去的一切,國人不諒解,罵我是漢奸,這是我終身所痛心的一個汙點。我只有拿事實來洗雪這一切,現在無話可講。
說到這裡,張自忠忽然哽咽不能成聲。
在情緒近於失控的情況下,他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決心:在徐州戰場,我們完全有把握戰勝對手!
張自忠這句話並不是信口開河,“張扒皮”扒出來的子弟兵不是蓋的,尤其是在具備必勝信念和決死精神之後,更是如同猛虎生翼。
整整180里路,59軍一個晝夜便趕到臨沂,當聽到他們來援的訊息時,前線陣地頓時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張、龐會面,並沒有原來預想中的難堪,對外戰的共同關切,早已使雙方在內戰中的鬱悶一掃而空。
幾句客套話之後,立即商量作戰方案,也就是如何解臨沂之圍。
龐炳勳這些天被打得苦不堪言,自然希望張自忠能早點把他替下來,以便讓自己坐旁邊喘兩口,這也是當初他企盼援軍的本意。
大家的視線都朝向張自忠——以張將軍淮北之役的神勇,想來絕不會推辭。
不料與眾人的想法相左,張自忠恰恰推辭了。
此前,張自忠已對59軍在黃河以北吃過的種種敗仗進行了細細分析。他發現,這些敗仗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單純防守,而單純的陣地防守卻並非59軍所長,他們平時訓練中最拿手的不是陣地戰,而是長途奔襲或者夜襲。
舍長取短,當然要吃敗仗了。
因此,張自忠對龐炳勳說,要依我,就不得不為難老哥你再苦撐一下,我要抄板垣之後背,使其顧此失彼,如此,臨沂之圍自解。
張、龐各提方案,最後交徐祖貽守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