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自陳納德發動空中反擊戰後,大陸交通線幾乎無法正常使用,不僅物資輸送和儲存變得極其困難,就連高階司令官的安全有時都難以保障。
新任第十一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中將在廣州視察時,突然遭到四架野馬戰鬥機的攻擊,雖有戰鬥機掩護,但還是受傷躺進了醫院。
中美空軍如此“猖獗”,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怎麼可能這樣?“一號作戰”特別是侵佔了桂、柳後,不是把當地的飛行基地全部破壞掉了嗎?
研究的結果,除了“空中堡壘”和野馬都具有遠航能力強的特點外,陳納德又擁有了一批新的飛行基地,不能不說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換言之,日軍破壞機場的速度快,而以吃苦耐勞著稱的中國人重建機場的速度卻更快。
在侵佔桂、柳後,岡村發現中國軍隊的實力與他擔任第十一軍司令官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對方已喪失了超過一半的正規部隊,如果能乘勝而進,顯然“重慶軍”只能繼續撤退。
可惜,猶如迴光返照一般的“一號作戰”,也幾乎耗盡了日本僅餘的最後一點潛力,在這次大規模連續作戰後,日軍大多數參戰部隊都減員了三分之一,有的僅剩一半。
坂西一良第二十軍屬於第六方面軍的直轄部隊,打仗的次數不多,強度也不高,但也死傷了七千多人,前沿主力部隊的狀況可想而知。
這麼一算,別人雖然傷痕累累,但你也快癱倒在地了,加上缺乏後勤補給,哪裡還有能力再追那麼遠。
先想想怎樣才能不挨飛機炸才是頭等大事。
1945年1月29日,岡村在南京召集軍以上司令官開會,確定要發動春季攻勢,以搗毀中美空軍的兩大飛行基地:鄂北老河口和湘西芷江,這兩個地方,一北一南,是陳納德用以切斷日軍後勤補給的兩把利劍。
本來這是開飛機的人的活,可是航空隊哪裡敢去,無奈,只能由陸軍越俎代庖,給航空隊擦屁股。
進攻老河口一戰,是曾在豫中會戰中擊潰第一戰區的內山第十二軍,從步兵師團到特種部隊都是一套班子,岡村也希望他們能一戰得勝,像“一號作戰”那樣開個好頭。
3月22日,第十二軍發起鄂北會戰。
其時,李宗仁已調任漢中行營主任,在老河口負責的是第五戰區新任司令長官劉峙,這也是他在抗戰勝利前指揮的最後一仗。
中國軍隊在鄂北豫西的情況,和廣西一樣糟糕,劉峙手上可排程三個戰區的人馬:第一、第五、第十戰區,然而,這麼多落敗之師加一塊兒,也不一定能抵得上過去的一個湯集團。
好在劉峙有保定會戰的教訓,那場軍事生涯上的滑鐵盧在將他擊落谷底的同時,也教會了他一條重要的生存法則。
這條法則就是:平原之上,步兵是扛不住坦克的。
人的思維通常都具有慣性,劉峙嚐到的是苦頭,內山感受的卻是甜頭,所以他的戰術基本照搬過去擊敗湯恩伯的那一套,即用步兵突破正面,然後由隱蔽於步兵身後的車騎特種部隊超越突進。
可惜,這麼好的戰術只能浪費了,因為劉峙根本就沒準備固守平原,早早地就把那些地方給讓了出來。
不過在撤退之前,劉峙挖斷了公路。
“虎師團”戰車第三師團一直在步兵身後鬼鬼祟祟,想佔便宜,不料挖斷的公路使它原形畢露,不得不一邊填坑一邊行進。
正好那幾天又下大雨,道路變得更加泥濘鬆軟,無奈之下,師團長山路秀男中將做出規定,摩托化步兵一律改成普通步兵,老老實實下車走路。
摩托車好辦,坦克卻不能下來推著走,就算在泥地裡原地打轉,你也沒法子,這正應了“豬胖不是命好”那句話。
好不容易天晴了,可沒等山路修好,有人就提溜著刀過來了。
“劉峙版”新生存法則:如果步兵不行,試試飛機!
坦克在步兵面前不可一世,見到飛機卻也就跟遇到老鷹的小雞崽差不多,除了撅著屁股到處躲,沒有其他任何高招。
平原上一覽無餘,很難藏人,更別說藏坦克了,因為這東西目標太大,黑煙、炮管,甚至於身後的車轍印都可能暴露你的行蹤。
對於富有經驗的飛行員來說,只要把飛機降到一定高度,就總有辦法發現,幾顆反坦克彈下去,戰車便成了廢鐵。
白天擔驚受怕,晚上還難以閤眼。
中美空軍實行的是三班倒,自有值夜班的來伺候,而且這回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