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以依靠鮮明的形象來進行判斷,並以此來取代正常的推理能力。
事實上,假如我們嘗試著對一種文明進行分析,就會發現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礎,乃是那些神奇的、傳奇般的內容。在歷史上,表象總是比真相起著更重要的作用,而不現實的因素總是比現實的因素更重要。
群體無視現實,無論是親眼所見,還是富有邏輯的勸告,群體都不會表現出一絲一毫的動搖,都會我行我素、
能夠打動他們的因素,只有形象。只有形象能吸引或嚇住群體,成為它們的行為動機。
因為群體只會形象思維。
(6)群體的想象力(下)
其實我們只需要想一下就知道,凡是那些最能活靈活現反映人物形象的戲劇表演,總是會對群體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情況從人類誕生那天起,就已經存在了。
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仍然會在狩獵活動以及戰爭之前,舉行規模宏大的祭祀儀式。當狂熱的集體舞蹈進行到高潮的時候,巫師就會進入一種異常的意識狀態,人們便相信他們啟用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因而可以遊走在宇宙的任何一個空間,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並賦予部落民眾以額外的能力。
而在古羅馬時代,任何政治決策都離不開一個著名的座右銘:“要麵包也要娛樂。”在羅馬民眾的眼中,宏大壯觀的表演構成了幸福的理想,除此之外,他們再無所求。
根據記載,當角鬥士一出現在圓形劇場中央,每個觀眾都會瞪大眼睛看著,力圖看清楚他們是何許人也。觀眾們不但有著高漲的熱情,參與的聲浪也很高,倘若有角鬥士倉促上陣,就會遭到觀眾的起鬨,甚至有情緒激動者從座位上站起來,一面跺腳,一面手舞足蹈,威脅角鬥士。
不僅如此,觀眾之間也發生矛盾,有時因為對某個角鬥士的評價出現差異而大打出手。剎那間,觀眾席就會變成拳腳表演場。
當實力較弱的角鬥士不敵對手的時候,觀眾席上立即會響起嬉笑聲;就連婦女在內,有時甚至是供奉灶神的貞女也會站起來,不僅做出拇指朝下的蔑視動作,還嚴厲譴責打得不好的角鬥士,並威脅要揍他們。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因為形象的暗示而產生的感情十分強烈,因此,就像暗示通常所起的作用一樣,它們傾向於變成行動。
即使到了現代,這樣的故事我們也時有耳聞。
在某個大眾劇院中,劇院經理僅僅因為上演了一出讓人情緒低沉的戲,就不得不保護那扮演叛徒的演員離開劇院,以免他受到那些義憤填膺觀眾的粗暴攻擊,儘管叛徒的罪惡不過是劇作家想象的產物。
可以說,這樣的故事是對群體心理狀態的最好揭示,尤其反映了鮮明形象對群體想象力的影響。
這也再次印證了我們的判斷:群體沒有理性的思維過程,虛構的因素對它們的影響,幾乎比現實因素的影響還要大,他們對於這兩者,有著不加區分的明顯傾向。
掌握群體的想象力(上)
想要領導群體,就要在他們的想象力上下大工夫。
因為在歷史上,幾乎所有侵略者的權力和國家的威力,都是建立在群體的想象力上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那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諸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社會主義的崛起,都是因為對群體的想象力產生強烈影響而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後果。
除此之外,所有時代和所有國家的偉大政客,包括最專橫的暴君,也都把群眾的想象力視為他們權力的基礎,他們從來沒有設想過透過與它作對而進行統治。
拿破崙在這一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在國會中演講時曾經這樣說過:“我透過改革天主教,終止了旺代戰爭;透過變成個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住了腳;透過成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贏得了義大利神父的支援。如果我去統治一個猶太人的國家,我也會重修所羅門的神廟。”
自從亞歷山大和凱撒以來,大概從來沒有一個偉大的人物更好地瞭解怎樣影響群眾的想象力,而拿破崙恰恰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終其一生,拿破崙始終全神貫注的事情,就是強烈地作用於這種想象力。在勝利時,在屠殺時,在演說時,在自己的所有行動中,他都把這一點牢記在心中。直到他躺在床上就要嚥氣時,依然對此念念不忘。
正因為如此,拿破崙才在他那個時代建立了彪炳的勳業,儘管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因為他的野心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