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2 / 4)

威脅她,要毀她的容;如果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的耳光!

年輕的赫爾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樣,被這種與大學裡迥異的講課方式和內容驚得目瞪口呆。很多技術或者說是手段並不令人愉快,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冷酷無情的,但上校說,用紳士的方法置人死地,這是自衛的態度。後來,當這些美國徒弟告別老師畢業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X訓練營”畢業後,他們都活躍在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敵後戰場,為盟軍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史蒂芬森後來也一直被認為是“007”的原型之一。詹姆斯·邦德這個形象誕生後,“007”系列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對誰是“007”原型的猜測一直不置可否,他唯一一次的表態是在1962年10月。當時他在《泰晤士報》上撰文稱:“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實間諜的傳奇版本,那個人也許就是威廉·史蒂芬森。”

有“007之父”之稱的伊恩·弗萊明還說過,是“我創造了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句話看似有點狂妄,但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二戰期間,弗萊明曾任英國海軍情報部長官約翰·戈弗雷的私人助理,戈弗雷以作風強硬著名,後來成了“007”的老闆“M”的原型。弗萊明工作的一大內容就是負責英美情報部門聯絡,當時他和美國戰略情報局局長多諾萬將軍的關係非常密切,總是親切地稱他為“瘋狂的比爾”。

戰略情報局剛剛成立時,多諾萬的許多工作計劃都是弗萊明幫他策劃的。後來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推出的系列展覽《非你勿視》版面中,可以看到弗萊明當年為多諾萬撰寫的計劃文稿有72頁之多,其中有一段是描述一個完美特工應具備的條件——“年齡在40歲到50歲,經過特工訓練,擁有出色的觀察、分析、評價能力,完美判斷力,能隨時保持頭腦清醒,對情報事業的獻身精神,廣博的生活經歷”。這種條件和後來“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的形象是一致的。

弗萊明對美國情報機構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他的職責範圍。當年他甚至參與了史蒂芬森在加拿大建立“X訓練營”的計劃,並擔任過教學工作。史蒂芬森曾經說弗萊明在訓練課堂表現十分出色。他的那些特工訓練標準後來也成了美國戰略情報局的特工訓練計劃。1947年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時,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鑑了“邦德標準”。所以弗萊明後來才會毫不掩飾他的得意之情,向許多朋友吹噓說,是“我創造了中央情報局”。

當時多諾萬對弗萊明非常感激。為了表示感謝,他把一把38毫米口徑的科爾特式左輪手槍贈送給了弗萊明,並在上面刻寫“為了您特殊的服務”。中情局成立5年之後,弗萊明開始創作“007”系列小說,其中那個永遠和“詹姆斯·邦德”站在一起的忠誠的中情局特工“費利克斯·萊特”的原型,就是威廉·約瑟夫·多諾萬。這也是弗萊明對多諾萬的回贈。

幾十年來,英美兩家情報機構一直精誠合作,創造了許多成功的範例。

第六十六章 “師生”聯手半個世紀

二戰初期,英美情報界的關係一度非常密切。作為老大哥兼老師的英國情報機構,在很多實戰中指導著自己的“小弟”與學生。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駐地甚至是完全在一起。諾曼底登陸時,這對師徒更是聯手演出了一連串的好戲,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不過他們在合作過程中也出現過矛盾。英國人就一度擔心隨著美國人情報能力的增長,最終會壓倒英國;而美國人則不甘心一直處於英國人的控制之下,兩方經常為活動方式、許可權劃分等吵起來。多諾萬就曾經憤憤不平地說過:“英國人太專橫,拿了我們的飛機和錢,還處處卡我們!”

而英國秘密情報局的一位上校則更為不滿,他說:“我們同德國人打仗的時間最長,遭受的苦難最多,我們教會了他們如何在外面生存和活動,可這些可惡的美國佬卻跳出來,指手畫腳。”

英國國家檔案館2007年9月4日解密了軍情五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部分檔案。檔案顯示,二戰期間,英國間諜曾一度苦於無法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的情報訊息,又擔心德國納粹透過美國情報機關滲透到英國情報機關,於是到1941年美國正式宣戰前,軍情五處官員曾經爭論是否應該加強與美國情報機關的合作。他們擔心,隨著美國國會透過《租界法案》,美國將把大批軍用物資運往英國支援盟軍,此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