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接著就開了叫“疏風清熱”的中藥給你治療,這是一套。那麼西醫學呢?它用聽診器、化驗室、X光機、B超、CT等等給你檢查,最後比如說你得的是“上感”(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了,然後開給你消炎、止咳之類的西藥治療,這又是一套。結果上面的中醫和西醫都把你的病治好了。但它們兩者的說法、方法、理論等等都是不同的——這就叫做“不同的兩個理論體系”。

(2)“中醫”,又是“中醫生”的簡稱,但詞典同樣也強調必須是用“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和方法治病的”醫生。就是諸如口談陰陽五行、陰虛陽虛……手舉三個指頭切脈,看舌頭舌苔等治病的醫生。否則,哪怕你是道道地地正宗的中國人,滿口之乎者也,也不能稱你為中醫或中醫生。道理還是一個:中、西醫學不能相混。

再說什麼叫西醫、西醫學。顧名思義,西者,西洋也,當然是指從西洋傳入我國的醫學了。因為這西醫學是以現代科學,如生物學、進化論、理化學、現代數學等等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所以又稱“現代醫學”。因此“西醫”也應該指用西醫學的理論方法治病的醫生。他們手拿聽診器,利用顯微鏡、X光機、B超、CT、磁共振儀查病、看病。否則,不管你是正宗的西洋人,還是西裝革履滿口洋文的中國人,都不能稱你為西醫或西醫生,理由還是一個:中、西醫學不能相混。

後來,由於中、西醫學的互相滲透,在我國又有了“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和醫生。就是說一個醫生,他既懂中醫又懂西醫,因此,他可以同時或先後為同一個病人用中醫和西醫的方法治病,這種醫生,就叫“中西醫結合的醫生”,早期又曾叫“西學中”醫生。這個結合,按內容又大致可分“臨床應用上的結合”和“理論研究上的結合”。(“臨床”,醫學術語,指醫生給病人診療疾病,是相對於理論研究而言的。)臨床應用的結合比較容易而普遍,內容也視醫生水平層次的不同而異。現在正規的中、西醫生大多能不同程度地結合應用,比如同一個感冒,醫生既給你用阿司匹林、病毒靈等西藥,又給你服銀翹解毒片、桑菊飲等中藥,這就是一種簡單的結合,既易行又普遍;遇到疑難大病,共邀中、西醫生會診治療,則是難度層次較高的結合。

至於理論研究上的結合,在早期,人們也曾認為不很困難,只要中醫學點西醫,西醫懂點中醫,名詞術語互相解釋移用一下就可以了。比如說用西醫方法驗得是“貧血”了,便說全等於中醫的“血虛”;中醫方法診得是“肝膽溼熱”時,便說全是西醫裡的“肝炎”;中醫裡的“內障”眼病,便說全是西醫的“白內障”等。後來發現,遠遠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因為事實不斷證明,中、西醫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理論體系的科學,如要真正在理論上結合,就要從各自的理論基礎做起,不能互相“湊合”或“拼合”。因此這種中西醫結合的醫生是不易當的。他們必須在臨床上理論上都熟練精通中、西醫兩套本領,然後經過融會貫通,不斷提高升華,最後達到理論上的結合,從而創造出新的理論,這就困難複雜多了,這種就叫“高階理論上的結合”。後來證明,這是個艱鉅複雜而浩大的工程,所以大家還在不斷摸索探討之中,但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成果,而且也已出現了一些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名家。這是我們中國醫學,也包括西醫的整個中國醫藥學界的驕傲!是很了不起的。在早年,初次開辦西醫學習中醫時,毛澤東同志就曾說希望中國出幾個優秀的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家,指的就是這些人。

【問】什麼叫中藥?什麼叫西藥?

【答】筆者認為它們的定義也應該是:

中藥:在中醫學理論方法指導下使用的藥物,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和中藥材(包括植物類、介殼類、礦物類等);

西藥:在西醫學理論方法指導下使用的藥物,包括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物和生物製品,一般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從天然藥物提製而成。

有許多藥物,原材料的來源可能是同一種植物,但可以因為製作方法不同,既可以是中藥,也可以是西藥。舉個例:植物藥“麻黃”,在中醫學裡,它去節後的生藥生麻黃(未作人工提製的原藥)或用蜂蜜炒後炮製而成的熟麻黃,用於中醫說的寒痺“傷寒表實證”及“風寒束肺證”等等。什麼叫傷寒表實證和風寒束肺證?這就要懂中醫理論的一套了。如果你不懂,亂用在“傷寒表虛證”或“風熱灼肺證”時,那就會適得其反,嚴重時甚至可以出現中醫的“亡陽虛脫證”(類似西醫的休克)而造成事故。所以非照它的理論使用不可。

再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