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這麻黃,也是西藥。它可以經過西醫理論的藥理分析、化學提純等手段製成一種叫“麻黃素”的西藥,主要成分是一種生物鹼,用於西醫病名支氣管哮喘一類的病,主要作用原理是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的痙攣。它有更嚴格的應用範圍和機理,用錯了會出事故。什麼叫支氣管?生物鹼?平滑肌?這藥如何分析、提純?等等,這些就要懂西醫理論的一套比如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藥理學等等。因此說,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一定要在各自理論指導下使用。否則,小則藥不見效,笑你醫生沒本事,沒水平;大則誤了病人性命!人命關天,不能不慎!

另外,還有“草藥”者,或叫“民間草藥”。有的也見奇效,但它只有經驗,似乎尚不見有系統理論,所以只是零星使用,未成體系。筆者想,隨著它們經驗的積累,如果有了中藥的“藥性”、“歸經”(這些相當於中藥的藥理)等等內容了,便可自然地併入“中藥”的隊伍。其實,現在所謂的中藥,也是這樣一步步提升併入的;這草藥如果透過西醫的理論方法,提純應用,便併入西藥隊伍而成西藥了,這種例子也是很多的。但在未能成為中藥或西藥時,因為尚不規範,就應注意一點,即要親自向用過此藥的病人當面問明該草藥的性狀(最好看到樣品)、生產處、用法、用量、用後的反應、效驗見於何時等等,才能試用,以保安全。

【問】中、西醫學為什麼不同?有哪些不同?

【答】先說中醫學。它起源於世界東方我國的古代,所以說,是我國的“特產”。(因此日本又稱中醫為“漢方醫學”等等,也是此意。)據史書記載,遠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22—前221年),由於我們祖先的長期實踐和積累,祖國醫學在當時就進行了一次較為巨大而系統的總結,因而產生了如《黃帝內經》(簡稱“內經”,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專著)和《神農本草經》(中醫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等經典鉅著(但也有人認為前者成書於秦漢之際;另據馬王堆古墓發掘的記載,還可見到比《內經》更早的醫書,此處暫不提它)。但在當時,遠遠沒有像現代西方實驗科學的產生,即還沒有生物學、理化學,更沒有細胞學、細菌學等等。後來西方有了,又由於我國曆代某些當局的閉關自守,沒有能及時地引進,因此我們的祖先就只好在當時實踐和積累的基礎上,用了我國古代當時的哲學觀念、理論方法和語言,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神氣血……以及古文的之乎者也等等,又用了以概括推理為主的研究方法,總結整理了當時的醫學,不斷發展提高,從而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理論系統的中醫學。所以說,遠在西醫學傳入之前,中醫學早已就是具有自己獨特體系的一門科學了。問題只是在這門科學,它的內容目前還有許多不能用現代科學的概念和方法(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等)加以解釋和闡明,以致它的有些理論目前還不能被人們普遍地理解和接受。所以許多人只知道它的療效,但還不能全面地理解它,以致有的人認為它“不科學”。我們應該大力糾正這種觀念。

再說西醫學,它來自西方。相對地說,它的萌芽發展都為時較晚,特別是傳入我國更是近代的事了。它是以當時西洋的科學基礎學科如生物學、物理學、化學乃至現代數學等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它是以現代的實驗科學的手段發展起來的,在這個基礎上,它才有相應的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生化學、微生物學等等一系列的內容及各相應的臨床學科。因此它用以研究敘述的方法是現代科學的方法、概念和語言。它不用“空洞的”陰陽五行學說,沒有難懂的之乎者也,序列也不用甲乙丙丁而用1234或ABCD。因此它的內容觀念很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懂的人多。特別是知識界,因為他們已經掌握現代科學的一套概念,比如分子原子、化合分解、生物理化數學等。在中小學裡學的生理衛生也是西醫概念的一套,比如細菌、細胞、蛋白質、氨基酸等,一談就懂,一切都是配套的,所以很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問】中、西醫學既然體系不同,為什麼它們各自的許多名詞術語又是相同的?

【答】對,這個問題的確困擾了許多人。筆者認為,這可能是最初翻譯西醫過來的人“好心辦的壞事”。因為肝心脾肺腎、精神氣血等等都是西醫沒有傳入之前早就已經有了的中醫名詞,初譯過來的人,可能是為了學習應用的方便吧,就套用了原來的名詞,可是他們當時萬萬沒有想到它們竟是兩個完全不同體系的科學,實質含義全然不同,以致造成了我們今天學習理解上的混亂與困難。如果當初就知道了這層道理,倒不如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