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磯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歷來就是北方進攻江南的突破口;而從郭紹制定的攻南唐方略來看,目標也是這裡,此地將是全盤戰役的核心。
李處耘暗地裡琢磨:拿下采石,別的武將的功勞誰也沒我大!只要將來郭紹一旦登基,老夫憑藉去年東京兵變、今年攻南唐之戰的兩大最關鍵的功勞,就將奠定李家百年的氣運!
“明日渡河清掃當塗城外的南唐軍,然後攻打採石磯,達到目的就在採石架通大江浮橋,到時候江北援軍渡江,再圖當塗城。”李處耘對部將說道。
……次日一早天剛矇矇亮,龍捷軍右廂精銳主力便在姑溪河南岸,靠江佈陣擺開。早晨水面上先打起來,南唐軍水上很快就被掃蕩乾淨。此地最重要的作用是控額長江渡口,但南唐軍在這裡的水師居然很少,完全不是周軍三百多艘戰艦的對手。
太陽昇起時,吃水較淺的周軍戰船已進入姑溪河活動。
北岸南唐軍大片人馬與周軍戰陣隔河相望,但這並不能阻擋周軍渡過狹窄的姑溪河。光是城池西面,河岸就有十餘里地,南唐軍不可能把原本就不多的人馬分散在江畔。
周軍水師一部兩百多人率先在一個地方上岸,南唐軍向那邊調動騎兵過去了。李處耘策馬趕到渡河的地方時,只見南唐騎兵已衝散了水師步兵的方陣,對岸殺聲震天,刀槍亂舞正在混戰。更多的水師將士棄舟登岸,在江邊集結戰陣。
廂都指揮使張令鐸的性子有點急,看了一會兒便嚷嚷道:“看那幫水軍打仗看得憋氣,讓我帶兵乘船過去!”
張令鐸和李處耘沒多大關係,他一個廂都指揮使現在也不能掌握龍捷軍右廂兵權。於是李處耘沒有制止他。
張令鐸遂帶著親兵棄馬上船,渡過姑溪河。河面並不寬,從南岸也大概看得清那邊的廝殺。見張令鐸跳下船就拿著長槍撲了上去,頃刻間就親手殺了二人。這廝武藝著實不錯……張令鐸在上頭沒人,能做到廂都指揮使基本靠戰功,這些武將都不乏勇猛的特點。
李處耘見南唐軍沒法攻滅登岸的一群人,判斷從此處渡河有希望。當下便下令趕過來的侍衛司精兵乘船渡河,對岸的周軍將士越來越多。
更多的登陸地點出現了周軍將士,這時戰船開始運馬了,一些騎兵得到了戰馬正在西邊聚集,組成馬隊。南唐軍從東邊來了第二支騎兵增援,但就近周軍一股百餘騎的馬隊已然成勢,當下就在張令鐸的親自帶領下直撲過去。
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一)
“當塗守將是個蠢材。”李處耘沿著河岸騎馬跑了一陣忽然說道。
向對岸看去,見張令鐸正在馬背上舒展猿臂,隨著姿勢,前面一個正在狂背的騎士從馬背上摔了下去。一大群南唐軍馬隊剛過來不久,就掉頭向東慌亂逃奔,遠遠看去就好像一群受了驚嚇的蟻群四散亂跑,人群中間密集周圍稀疏。
太陽剛剛從東邊的地平線上升起不久,南方的秋季曠野上依舊帶著綠意,冷兵器戰場上沒有硝煙,也沒人放火。李處耘在南岸觀戰,離得比較遠,聞不到血腥味、看不到廝殺的景象,連人們的喊叫聲都隱隱約約,只能聽到周圍一片嘈雜。
“來人,去給張令鐸傳令。”李處耘喊了一聲。
旁邊的一個文官幕僚聽罷便招呼一個小將過來,不多時帶來了兩個傳令兵。
李處耘這才說道:“兩件事。第一,叫張令鐸的馬隊停止追擊,撤到東邊,聚集更多的馬軍……”李處耘眺望,已經看得到遠處一大股南唐軍步兵正在向這邊列隊增援,“第二,讓張令鐸指定一個部將為排陣使,組織渡河過去的步軍抵擋敵軍反撲。”
那文官又叫兩個傳令兵各自複述了一遍軍令,也不用書寫,徑直就叫他們渡河去了。
……郭紹搗鼓出“傳令兵系統”的簡化版後,得到王樸的大力稱讚,從樞密院很快就推廣到了幾乎整個禁軍;這法子在此時戰爭模式下也比較嚴密、漏洞不大,最主要是簡單方便,迅速得到了武將們的認可接受。
傳令兵都是各級武將送上來的親兵,彼此之間認識,不容易被敵軍故意誤傳軍令,而且傳令兵系統的人員時不時要調換;免去了不穩定的中間環節,方法簡潔效率。
常規命令直接就口授了,重要軍令需要書面用印和備檔。樞密院派遣的文官來管理書面軍令的備檔,以獨立編號的方法做成卷宗,方便以後有真憑實據追究武將的責任。
然後這套系統又被郭紹設計出了層次性。郭紹的戰略級中軍行轅裡,有李處耘、韓通、羅彥環、高彥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