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深居簡出,除了見見嬪妃宮婦幾乎不管任何事,表現得清心寡慾。以前勸官家、管軍政之事的情況更是再也沒發生。她隱隱就好像進入了韜光養晦的冬眠期。
去年底皇帝從淮南迴京後,她留心觀察,覺得柴榮這次回來後身體更差。她不得不所有預防,萬一發生什麼變故時,謹防皇帝會對自己產生戒心……
目前的狀況讓她很不安生,要是柴榮太早駕崩了,按照往朝的經驗教訓,舊的格局下很難有人能控制住局面。特別是如果禁軍裡沒人沒兵,肯定是控制不住;符氏覺得可靠、能完全信任的禁軍將領,只有郭紹。
如果失去了郭紹,她不僅會非常傷心,還會失去左右局勢的能力,處境堪憂……符氏不禁想起在河中府兵荒馬亂、亂兵洶洶的恐怖經歷。
而那趙三,竟然要謀刺郭紹,真是該死!還有趙匡胤,他究竟想作甚?
符氏的眼睛裡露出一絲冷光,趙家那幾個人,不僅是在對付郭紹,而且是要把我置於任人魚肉的境地!他們是想我將來和那些無數被武人擄掠羞辱的婦人一樣的下場?
符氏看得很清楚,柴榮一旦不在了,這朝廷根本不能搞制衡……只有強主在位才能平衡,無人控制的局面下總得會分出個高矮、決一個勝出者。如果到了那一天,符氏只希望這個人是郭紹,而不是佈局制衡他;那些把戲玩崩了就得把自己的一切都賠進去。符氏信任郭紹不是想當然,她已經多次驗證了郭紹的心;如果這個人都不能信任,她不覺得自己能找到第二個可以倚重的人。
什麼大義名號都是太安穩的人在意的東西,符氏明白在那種危急時刻成為別人砧板肉的滋味。連基本的生存和尊嚴都不能保證的時候,誰還顧得上許多?
……今天柴榮召見郭、趙二人,符氏一直在等待著結果。她只希望郭紹能順利度過這一關,先穩住陣腳。將來等到有機會時,符氏才準備慢慢和趙家算舊賬。
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
東華門內,殿宇外面一個宦官喊道:“陛下駕到!”
郭紹和趙匡胤聽得,便急忙從凳子上站了起來,稍許,果然見柴榮在前呼後擁之下自殿門走了進來。柴榮沒穿戎服、也沒穿龍袍,照樣是一身紫色的大團花圓領袍服,頭上戴著烏紗帽。
殿中二人,這時便前後跪伏在地,喊道:“臣叩見陛下,陛下聖壽無疆。”
柴榮上前,一手扶一個,竟是實實在在地將二人扶起,說道:“愛卿等平身。”他扶起了人便徑直到正位坐了下來。那上面的位置只擺了一把椅子,並非正規的寶座,離得也不遠。
郭紹從地上爬起來時,目光稍稍下垂著、卻用餘光觀察了一下柴榮的神情,沒看出什麼蹊蹺。倒覺得柴榮的臉色著實很蒼白,臉頰還有一些奇怪的暗斑。
柴榮果然先注意到一身縞素的趙匡胤。只見那趙匡胤的臉脖又黑又紅,身上卻一片白,實在是有點惹眼。但皇帝照樣沒問他喪事,又把目光投向郭紹,開口道:“那兩份卷宗,是朕下旨要給你們看,朕要當面問你們最近的事兒。你們都看了,開封府左廳查的案子,意下如何?”
皇帝的目光在郭紹身上,郭紹不能失禮地對皇帝的問話聽而不聞,當下便躬身一拜,一面緊張地組織說法語句,一面開口道:“回陛下的話,微臣以為開封府查得比較細緻,證詞、推案也都說得通……趙家三郎遇刺案,正如卷宗上所錄,兇犯乃廣順三年進的趙府,此人與臣絕無任何關係。臣也並非那等睚眥必報之人,請陛下明鑑。”
郭紹故意不說趙三是不是陰謀過刺殺自己。
只談董二殺人的事,是為自己辯護,屬於防守;說趙三謀刺,則是攻訐對方,屬於進攻……既是讓郭紹先說,他便先做得比較保守;只為自己開脫,但不咬住對方攻擊。
因為在此之前郭紹已經想明白了,趙匡胤一來並沒有惡言相向,自己何必急著要與他吵?倒不如先沉住氣,瞧瞧他什麼態度和反應。
最近發生的這些事,不管過程如何複雜、誰是誰非;結果是郭紹好好的、活蹦亂跳站在這裡,但趙家卻死了兩個人。損失上趙匡胤比較慘重,就算趙三有過錯,可人都死了……不需要再“給郭紹一個說法”。
郭紹尋思:拿這事再攻擊,毫無意義,弄成鐵案也是沒法攻擊到趙匡胤。趙三所犯並不是十惡不赦要株連族人的大罪,很難把趙匡胤也一併牽扯進來。
更何況柴榮很信任倚重趙匡胤,他恐怕不會因為這件事就拿趙匡胤怎樣……雖然郭紹也在柴榮發動的各次戰爭中立過汗馬功勞、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