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2600字)
在宋遼邊界一處偏遠的山鎮裡,有一家連門楣匾額什麼也沒有的狹小醫館,但在醫館的門口,卻蜿蜿蜒蜒排著長隊,方圓數百里百姓,無論貧富貴賤,均不畏跋涉之苦,尋到此地找這個藥鋪一位年輕的小大夫尋醫問藥。
這個大夫真的很年輕,也就不過二十四五歲的模樣,面目俊秀,卻常年跟任何人都不言不笑。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他連問病的時候,也是惜字如金,臉上更是木無表情。但他醫術著實高明,幾乎就是藥到病除。
他收起診費來也稀奇,窮苦人家分文不收,富貴人家卻往往要一擲千金。但人生在世,誰都難保沒有個疑難雜症,七病八災,那些富貴人家就算吃虧,也都悶在心裡,得了病還是要往他這兒跑。
但世上窮苦人家畢竟佔了絕大多數,他就算收富貴弟子再多錢,也是入不敷出,生活拮据。幸虧他身邊有兩個很能吃苦耐勞的僕從,藥鋪裡日常用的藥草,幾乎有一半都是這兩人每日在山中採集。另有一半,則是附近受過藥鋪恩德的山民,自發採集了送至藥鋪。
另有一個年齡稚嫩的小夥計,每天幫著配藥打雜,也替這位年輕的大夫省了好些力氣。偶爾病人太多忙不過來,如一些小病小痛的,乾脆就是這個小夥計探脈開方,竟也從未出過差錯。漸漸地連這位小夥計,走出門去都被人恭恭敬敬。
卻有一日,病人比平時略微少了一些,那大夫正不言不語為一個老婦號著脈,忽然兩個進山採藥的夥計揹著揹簍衝了回來,其中一個進門就叫:“少爺大喜!老爺……老爺被追封平遼王,咱們家……咱們家……沉冤昭雪了!”
那大夫渾身一震,慢慢回過頭來,眼瞅著夥計手上揚著一紙通告,忽伸手一把搶了過來,從頭一看,瞬時間渾身抖顫,哽咽難止!
這個妙手回春的小神醫,正是通告上被追封為“平遼王”的大宋名將祈盛之子,祈霖!
※※※
當日祈霖一眼瞅見爹爹自絕身亡,直接暈倒在耶律洪礎懷裡,等到醒來,已經身在馬車。祈霈遵從父命,仍讓耶律洪礎將小弟帶走。
祈霖有心一死以報父恩,卻怕連累到耶律洪礎要跟他生死同行。但每每想到爹爹之死全是因他連累,無論如何也無法再跟耶律洪礎恩愛相守,終於有一天,趁著耶律洪礎沉睡之際,祈霖不聲不響一走了之。
但耶律洪礎對他愛入骨髓,如何能不明白他心中所苦?倘若強行阻攔,又怕這個小牛犢子以死殉父,只好讓張衝延虎隨身服侍,另外又委派了幾個得力親信暗中維護。
祈霖心如死灰,只想隱居山林從此不見人面。結果在山中亂走幾日,到了一處山鎮,恰巧鎮中瘟疫流行。祈霖施展回春妙術,為鎮中百姓解脫病痛之苦,更將瘟疫盡數遏制。誰知這一來,他的名聲不脛而走,方圓數百里山民紛紛尋來求他治病。祈霖遂在鎮中定居下來,每日不辭辛勞,也不與人說話,也不與人講笑,只是埋頭為病人開方抓藥。以他的醫術,就算藏在山中,想要錢財也不是什麼難事,但他安於貧困,惟願吃苦,只求以萬般苦楚,稍減身上擔負的孽報。
不久小小得到訊息,也尋了過來,一見少爺,先就抱住哭了一場,之後更是死活也不肯再離開他的少爺。倒不是他的三王爺又對他不好,只是他自小隨著祈霖一起長大,祈霖對他又比別人家的親兄長還要多愛惜幾分,因之在小小心裡,就當祈霖是他唯一的親人。倘若祈霖身在富貴,他可以隨著服侍他的三王爺,但祈霖既然藏在山中受苦,他也就要陪著他的少爺一同吃苦。
何況隨著年齡增長,經的事情也多,在小小小小的心眼裡,另外有了一個打算!他的三王爺對他雖好,畢竟他地位低下,難是長久之計。倘若他能夠跟著少爺學一點醫術,以後再有機會回到三王爺身邊,他也不至於一無所長。
因之每天隨著少爺專心學醫,他天資遠沒有祈霖高超,卻勝在心眼細緻。幾年時間下來,竟也有了一點小大夫的氣象,比起性情急躁的張衝尚有過之。
※※※
祈霈當日遵照父命一把火燒了契丹人建的莊園,之後將父親的遺體葬在雁門山下。在跟武家父子商量之後,就在雁門山中紮下寨子,招募邊民保家衛國。他祈家父子在雁門關鎮守多年,邊關百姓無不對他父子尊崇愛戴,敬若神明。祈霈義旗一舉,遠近百姓紛紛來投。連雁門關新任的守將也得到訊息,但他自認不是祈霈對手,何況對抗大遼已經讓他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餘力再管山中結匪?
結果不到一年時間,祈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