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3 / 4)

翁太醫其實覺得這不妥,畢竟林襄是個女人,季衡為她擦身算什麼。

但翁太醫也不好反駁,只得應了。

林襄的屍首就被放在房中地上的竹床板上的,季衡打了冷水,跪在她旁邊開始為她擦拭,房外面守著侍衛,有人要來請示事情,也一概被回絕了,讓先看著處理就是。

付揚於是就總攬了其他的一眾事情,賊寇的屍首也都被帶回來了,登記在冊後,直接被土埋了,而那些死了的侍衛和僕人,有些按照其兄弟的意見,或者是他自己的遺囑,或者是找了個地方埋了,或者就是火化了,讓其他人將骨灰帶在身上帶回去。

季衡發現林襄身上全是傷,不由痛徹心扉,心想自己要是答應她和季朝宗去福州,她就不會死了,不由越發責怪自己,而想到許七郎,他又想到自己要是在當晚叫他來見最後一面,他也不會死,不由更是自責。

林襄被重新穿了一身女裝,這費盡了季衡的力氣,然後被抱出去火化的時候,已經是要近三更了。

卞武跟在季衡後面,第一次知道林襄是女孩子,不由十分吃驚,而郎商則追過來看了兩眼,就又怔怔地停住了腳步。

只有楊欽顯心態最好,徐鐵虎給他的那兩個僕人,一個死了,一個受了傷,受傷的侍衛在照顧,他也去慰問了兩聲,死了的僕人則是隨意埋了,畢竟他在海上生活了好幾年,在海上死了的人都是直接扔進海里餵魚了事,他對身後事並不太在意,所以對徐鐵虎是否活著,才更加關心,也許徐鐵虎死了,他也是隨便埋了的。

一行人在驛站裡多休息了一天,這才慢慢又啟程了。

等到餘杭的時候,隊伍已經只有一百多人,很多重傷的,都在半途被留下來養傷了,也留下了照顧傷員的人,故而人越來越少。

這時候,給季衡送信召他回京的信也正好到了餘杭,那受了皇命的大人也不必再往溫州去,直接來巡撫府來見了季衡,將信給了季衡。

季衡心裡怨恨皇帝讓付揚殺了許七郎,接過信良久無言,也不拆開信看。

252、第四十八章

這位送信的大人;正是皇帝身邊的另一侍衛紀銑,看季衡兀自發呆並不急著看信,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愣頭愣腦,還是直言直語慣了,就說道;“大人,皇上最近情形很不好。”

季衡看向他;這些日子太疲累了,身累心累,所以他嗓子微微發了炎,聲音嘶啞,“皇上病了嗎?”

紀銑道,“不是皇上病了;是太子殿下病了,下官從京城出發時,太子殿下已經病了七八天了,情形十分不好。皇上十分擔憂,日夜陪伴,情形便不大好了。”

季衡愣了一下,這才趕緊將信拆開看,信是皇帝親筆所寫,急切之意溢於言表,裡面沒有多寫,只寫兒子楊麒兒生了大病,情形很差,他一個人守著他,心中惶恐,希望季衡能夠趕緊回去。

季衡盯著信直直看了好一陣,然後就對紀銑道,“我知道了,這就啟程回京去。”

從餘杭到京城,一路走京杭大運河,路上便會比較安全,季衡便去讓了付揚安排啟程之事,只說第二天就出發,然後他又去見了汪秉直,並招來了造船廠和火器廠的督造前來說話,事情差不多交代完畢,便也就準備啟程了。

在船上,翁太醫和楊欽治分別住季衡的左右,這時候環境稍稍穩定了些,翁太醫就開始熬藥給季衡調理身體,怕季衡回京了皇帝看到他身體這麼差要怪罪自己,而楊欽治則有著各種的文人雅事能做,便經常來陪季衡打發時間,季衡憂心京中愛子,心急如焚,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容易頭疼,翁太醫後來只好給他用了大劑量的安神藥他才能好好睡一覺,吃了藥之後又開始頭暈腦脹犯惡心,而且來了月潮,整個旅途十分難熬。

等回到京師,已經是七月末了。

季衡從通州碼頭下船,已經有皇帝的衛隊前來迎接,隨來的還有皇帝身邊最看重的大太監柳升。

通州碼頭十分繁忙,但是一應船隻全都被管制了,讓開了水道讓季衡的船進碼頭,

衛隊在碼頭上隔開了看熱鬧的人群,不少人在後面竊竊私語。

“這是誰的船,怎麼這麼大陣仗?”

“不知,但這是京中禁軍,難道是皇上出行?”

“怎麼可能是皇上出行,皇上在宮裡呢,再說,皇上出行,也要比這個陣勢更大吧。難道是公侯府,或者是哪位藩王入了京?”

“怎麼可能是公侯府,之前不是秦國公家的家眷回京來,想要搶先入碼頭靠岸,不是都被趕到一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