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展成為一種時髦的趨勢。
儘管人們對吃多了這類洋快餐可能會導致肥胖、甚至還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有所瞭解,但多數常吃洋快餐的人還是沒能真正認識到其中的危害。最近加拿大多倫多的科研人員現,這類高脂食品足以令人反應遲鈍甚至喪失記憶力,尤其會損害青少年正在育的神經通道,可能對青少年的大腦和思維造成永久性傷害。
研究人員分別用高脂食物和一般齧齒動物常吃的食物餵養兩組1個月大的小老鼠,結果到老鼠4個月大時,現“胖”老鼠的表現遠遠不如“瘦”老鼠,“瘦”老鼠學習能力強。
有香港醫生認同此種觀點。認為脂肪過多,可積聚於人腦的血管壁內,令血管血流量減少,反應有可能出現遲緩。…;
專家認為,該研究有其可信之處,因為不少肉內均含有很高的脂肪,若長期食用,很有機會令血管壁內出現脂肪積聚,故建議人們尤其是青少年應從小養成少吃肥肉的習慣。
但是,飲食中脂肪含量過少也不好,最好的方案是,攝取一定的優質脂肪。尤其是來自植物、牛奶和海產品中的脂肪,並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才能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展。
現在的兒童與青少年常吃炸雞、薯條、漢堡、比薩、洋芋片等高油脂的食物,吃多了不但容易過胖,而且由於脂肪與女性荷爾蒙分泌有密切相關,所以容易使女孩子初經提早,刺激青春的男孩子長出女性化的乳房,何況過胖的男生本來就容易乳房凸出。另外也曾看到家長熬燉補品,幫青春期小男生“轉大人”,結果卻是讓小男生長出女性化的乳房,家長經勸阻而停止進補後,小男生胸部就變正常,至於是什麼補品會使男性長女乳,有關人士也不清楚。
近日,我國研究機構現,青少年行為的異常,如多動症和行為異常活躍,可能與吃洋快餐有關。在美國,麥當勞、肯德基是地道的“藍領”快餐,功能是讓人們能迅果腹,在我國卻成為許多父母給孩子開“洋葷”的奢侈品——— 2o世紀9o年代,我國快餐業展迅猛,1996年全國快餐網點達到 1oo多萬家,快餐店遍佈大中城市。引人注目的是,到快餐店就餐已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少年兒童飲食行為的種新趨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去年在廣州、上海、濟南和哈爾濱 4城市抽取 3— 16歲少年兒童 1o216名,進行了我國次少年兒童食用快餐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 9o%的城市少年兒童知道快餐,其中 92。3%的食用過快餐。在食用快餐的少年兒童中,平均每月食用快餐 1— 3次的佔 18。8%,每月食用 4次以上的佔 2。9%。零點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青少年偏愛吃漢堡包、炸薯條、比薩餅等,而且多選擇在中餐和晚餐時吃快餐。
在美國,麥當勞、肯德基是地道的“藍領”快餐,快餐店的功能就是讓人們能迅果腹,在我國卻成為許多父母給孩子開“洋葷”的奢侈品。家長們甚至將去麥當勞、肯德基就餐作孩子考了好成績的物質獎勵,孩子之間也把去快餐店的次數當作相互攀比和炫耀的資本。
洋快餐中包括炸制食品,像炸雞翅、炸薯條、水果派、漢堡包中的肉餅等;精細加工過的穀物,如麵包;甜品和軟飲料,包括冰激淋、奶昔、可樂等。國外對麥當勞、肯德基售出食物的分析現,一份西式快餐總能量為4136— 8158千焦,其中脂肪有 57— 77克,佔總能量的 36%— 52%。快餐食物中蔬菜含量過少,一塊漢堡包中頂多夾一點少得可憐的生菜和酸黃瓜,纖維含量很低,非常不利於消化吸收。冰激淋和碳痠軟飲料的含糖量很大,麵粉經過精加工營養成分也損失了很多。有的營養學者因為洋快餐高熱量、高糖分、高膽固醇、低營養,將它稱之為“垃圾食品”。因此,進入9o年代以來,美國營養學界強烈呼籲快餐店生產富含新鮮蔬菜,低脂肪、低熱量,用不飽和脂肪酸烹製的健康配方快餐。快餐業迫於壓力改進了配餐中的營養成分,但在美國境外的快餐店大多仍沿用老配方。
全國體質調研現,近年來學生中體重和肥胖兒比例明顯增加。專家認為,這與兒童經常食用洋快餐不無關係。高熱量的飲食轉化成了脂肪堆積,加上運動量不大,孩子該育的地方不育,不該長肉的地方猛長肉,肥胖給孩子帶來的最直接損害是影響生長育、影響心理健康,同時妨礙心臟舒張,是未來心血管病的潛在威脅,儘管這種惡果也許將在 2o年後才顯露出來。還有一種危害鮮為人知,由於脂肪在大腦組織堆積形成“肥胖腦”,使大腦溝回緊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