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已經引起了諸多不希望擴大戰爭的日本華中派遣軍將領的不滿!
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日本陸軍在張古峰慘敗與遠東蘇軍的手下急於雪恥,華中派遣軍內部又找不到適合擔任第11軍司令官的人選,畑俊六大將根本就不會想到遠在東北的岡村寧次。
從此次華中派遣軍安排的攻擊武漢作戰序列中不難看出畑俊六大將對岡村寧次這個“外來戶”的態度。
第2軍司令東久邇宮稔彥中將手下雖然只有4個陸軍師團,但卻都是華中派遣軍的精銳。下轄第3、第lO、第13、第16共4個師團和野戰重炮第5旅團等直屬部隊的第2軍和下轄第6、第101、第106 、第27、第9共5個師團和波田支隊、野戰重炮第6旅團等直屬部隊的第11軍相比,戰鬥力要強悍了足足好幾個檔次!
1937年侵華戰爭開始之後,日軍開始了大擴軍,多數常備師團由一變二,此外還恢復了裁撤的4個二等師團。
至1938年,日本陸軍師團的數量發展到三十四個。其中新建的序號在100之後的陸軍師團被稱為“特設師團”,如第101師團、第114師團便是分別由第1師團、第14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組建。
在日本陸軍建制中,“特設師團”屬於第三等師團,地位僅高於有純新兵組成的第四等師團,實際戰鬥力的排名更是墊底!
岡村寧次對第11軍下轄的第101、第106這兩個由三十多歲的預備役兵組成的“特設師團”印象可以說是差到了極點!!
岡村寧次剛到任帶著第11軍司令部的軍官下到第101、第106師團去視察。結果發現這兩個陸軍師團不僅在紀律和戰術素養方面都不合格,甚至連基本的管理也不具備!
就連日軍在使用“甲種彈”時要求官兵必須佩戴的防毒面具都由於沒有得到認真保管而大量損壞!
“特設師團”戰鬥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三十多歲的預備役兵已經在社會上打滾了多年,變的極現實又事故,再也不像年輕官兵那樣願意“到靖國神社相會”,害怕死亡和受傷使得“特設師團”的戰鬥力較常設師團大打折扣!
岡村寧次還聽說從東京徵集的101師團預備役兵中有很多來自淺草(東京市內黑社會聚集地)的流氓頭子,很多軍官在面對這些流氓頭子時,居然像下人一樣給他們打洗腳水!
這便是日軍實行地域徵集制的副作用了,來自同一地域的預備役兵由於常年在一處生活,彼此之間都非常的熟悉。在地方上很多預備役軍官甚至還是預備役兵的下屬。
一想到復原之後還得在自己士兵的手下混飯吃,這些“臨時軍官”們自然就挺不起腰桿來。
正是基於以上這個原因,“特設師團”在重新組建後無法實行常設師團或新兵部隊那樣的苛刻管理。日本陸軍在治軍方面倚重多年的等級森嚴的上下級關係到了“特設師團”完全失去了效用。
士兵沒有戰意,管理無法完善,這就註定了“特設師團”只能成為日本陸軍中沒人要的蹩腳貨!日本陸軍的方面軍司令們甚至寧願要由新兵組成的新師團也不願意接收這些由預備役兵組成的“特設師團”。
按理說岡村寧次手中既然握著這樣的部隊,他的第11軍應該在攻擊武漢的作戰中擔任次要方面,找些軟柿子來捏。可實際的情況卻恰恰相反!第2軍和第11軍要面對的中國軍隊強弱程度正好和第2軍與第11軍的實力強弱成了反比!
第2軍司令東久邇宮稔彥中將率領的精銳師團要對付的是從第5戰區徐州撤出來的一堆雜牌軍,而岡村寧次的第11軍卻需要和得到了蘇聯援助、依託著數座國防要塞的第9戰區武漢政府精銳部隊血戰!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日本陸軍這方天地自然也不例外!
難怪第11軍的幾位師團長在私底下說此次武漢會戰根本就是畑俊六大將給第2軍司令東久邇宮稔彥中將安排好的表演秀!最先攻入武漢的榮譽一定會屬於東久邇宮稔彥中將的第2軍。
可岡村寧次卻不這樣認為!
在岡村寧次的眼中,勝負還是未知之數!中國軍隊的實力遠不是能夠簡單的用“雜牌”和“精銳”這連個次來區分的!磯谷廉介在臺兒莊遇到的倒是武漢政府的“雜牌”,結果最後卻丟掉了性命!而土肥原賢二卻能從蘭封十幾萬中國“精銳”的包圍圈中殺出來,這兩次戰鬥就很能說明問題!
雖然從紙面上來看,第9戰區中國軍隊的實力要超過第5戰區,但是由於日軍掌控了長江和大部分的天空,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