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2 / 4)

小說:血魂1937 作者:中國長城網

手中的三把控制輿論的利刃!要對付黃浩然討好日本人,就得亮點絕活!

有時候筆也是刀!而且更利,殺人不見血。。。。。。

第四十七章:風暴來襲

9。47 風暴來襲

“國內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察覺到了蔚藍書店的官方背景,如果只是靠著這一路怕是拿不下黃浩然來,我看最好還是雙管齊下!”

汪兆銘考慮事情向來要比周佛海仔細上不少,對於“藝文研究會”手裡面的這幾張牌到底有多少份量,汪兆銘本人非常的清楚,所以他的判斷要顯得更加的客觀一些。

“雙管齊下?兆銘兄的意思是說還要整一些黃浩然的黑材料發在《政論》上面?可是眼下這本刊物的名聲可不太好。。。。。。”

周佛海誤會了汪兆銘的意思,他以為汪兆銘說的雙管齊下是要“藝文研究會”在國內出版的刊物配合香港“國際編譯社”的動作,對於這一手,周佛海可不敢抱什麼希望。

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藝文研究會”在國內擁有的出版刊物現在的名聲已經臭了大街,只怕是白送也沒有人會去看。

為了大力貫徹汪兆銘“對外主和”的宗旨,千方百計的控制國內輿論,“藝文研究會”成立之始便直接出版了數本刊物,專門用來刊登汪兆銘、陳希聖等人鼓吹中國應與日本保持“和平”的親日言論,在抗戰的初期的確是影響了不少中國人。其中以《政論》旬刊最為著名。

謊言終歸是有一天要揭穿的!1938年3月20日,《政論》旬刊第六期出版,在汪兆銘的授意下,《政論》旬刊在極其醒目的位置上以答問的形式刊登了“藝文研究會”骨幹陶希聖的一篇關於“藝文研究會”宗旨及活動內容的文章。陶希聖在文章裡面寫道:“藝文研究會”的口號是“民族至上,國家至上。內求統一,外求獨立。一面抗戰,一面建國。”並聲稱:“民主政治不是民族分裂。要乘國家對外作生死存亡的抗戰的機會,用民主鬥爭來減低政府力量,混亂政治的秩序,這是民主政治所不許的。”

乍看起來這篇文章似乎頗有一些道理,但在結合了當時國內各方愛國勢力同意抗戰的實際情況之後,便不難看出陶希聖實際上是在打著建立“民主政治”的幌子,將最高當局的那套“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老調重彈!陶希聖寫這篇文章的真實目的是希望可以離間武漢政府內部的各方愛國勢力。

但是很可惜,1938年的中國早已經不是918事變時那個半夢半醒之間的中國了!這些年來,中國人沒少因為內部不團結而在日本人面前吃虧!中國人已經猛醒了!要對付日本人,國內就必須團結起來!

所以這期《政論》旬刊剛剛出版後沒有多久,便立即遭到了各方面愛國人士的強力抨擊!不但大批社會知名人士在報紙上直指陶希聖為賣國賊,武漢的進步學生更是直接包圍了《政論》旬刊的出版社,連續示威了三天!最後雖然由武漢政府宣傳部出面宣佈《政論》旬刊出版社停刊一月實施整頓,讓被困在出版社裡面已經餓得半死的幾十名“漢奸文人”脫了身。但是從那時開始,“藝文研究會”手中的幾本出版物便上了武漢政府宣傳部的黑名單。在民間的可信度也跌到了最低點,甚至都不如那些寫名人豔史的街邊小報!

將黃浩然的負面材料寫在香港的幾本刊物上,多少還是有些人會相信的。但是如果同時又寫在了《政論》旬刊上面,只怕不但不能推波助瀾,還會起到反效果!

“周主任!你想到哪裡去了!我說的是咱們手中控制的那些非官方報紙雜誌!資助了這麼久,花了無數的鈔票,是時候讓他們做點事情了!”

汪兆銘白了周佛海一眼,然後直接說出了他的計劃。“藝文研究會”在自己出版刊物的同時,還收買和拉攏了不少非官方籌辦的報紙雜誌,使其接受藝文研究會的“指導”。截至1938年7月底,從“藝文研究會”獲得補助津貼的報紙雜誌已經有四五十家之多,遍佈武漢政府勢力能及的所有區域!他為這些報紙雜誌單獨設立了一個研究組,分門別類的蒐集資料,分析國內的言論動向,然後極具針對性的擬定宣傳綱要,供這些報刊採用。可以說這些報紙雜誌是汪兆銘手中的一張控制輿論的秘密王牌!

現在汪兆銘決定用他的王牌來對付黃浩然!

“在整黃浩然黑材料的時候,務必要記住控制節奏!黃浩然在政府裡面的敵人可不止我們這一家!將南京方面送來的材料放一些出去,特別是像胡宗南、湯恩伯這些和黃浩然有過過節的將領,一定要全部送到!然後再找個立場中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