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舞辭:
皇天有命,歸我大齊。受茲華玉,爰錫玄珪。奄家環海,實子蒸黎。圖開寶匣,檢封芝泥。無思不順,自東徂西。教南暨朔,罔敢或攜。比日之明,如天之大。神化斯洽,率土無外。眇眇舟車,華戎畢會。祠我春秋,服我冠帶。儀協震象,樂均天籟。蹈武在庭,其容藹藹。
武舞將作,先設階步辭:
大齊統歷,天鑑孔昭。金人降泛,火鳳來巢。眇均虞德,干鏚降苗。夙沙攻主,歸我軒朝。禮符揖讓,樂契《鹹》《韶》。蹈揚惟序,律度時調。
武舞辭:
天眷橫流,宅心玄聖。祖功宗德,重光襲映。我皇恭己,誕膺靈命。宇外斯燭,域中咸鏡。悠悠率土,時惟保定。微微動植,莫違其性。仁豐庶物,施洽群生。海寧洛變,契此休明。雅宣茂烈,頌紀英聲。鏗皇鐘鼓,掩抑簫笙。歌之不足,舞以禮成。鑠矣王度,緬邁千齡。
皇帝入,鐘鼓奏《皇夏》辭:
禮終三爵,樂奏九成。允也天子,穹壤和平。載色載笑,反寢宴息。一人有祉,百神奉職。
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敘功德。第一,漢《硃鷺》改名《水德謝》,言魏謝齊興也。第二,漢《思悲翁》改名《出山東》,言神武帝戰廣阿,創大業,破爾硃兆也。第三,漢《艾如張》改名《戰韓陵》,言神武滅四胡,定京洛,遠近賓服也。第四,漢《上之回》改名《殄關隴》,言神武遣侯莫陳悅誅賀拔嶽,定關、隴,平河外,漠北款,秦中附也。第五,漢《擁離》改名《滅山胡》,言神武屠劉蠡升,高車懷殊俗,蠕蠕來向化也。第六,漢《戰城南》改名《立武定》,言神武立魏主,天下既安,而能遷於鄴也。第七,漢《巫山高》改名《戰芒山》,言神武斬周十萬之眾,其軍將脫身走免也。第八,漢《上陵》改名《擒蕭明》,言梁遣兄子貞陽侯來寇彭、宋,文襄帝遣太尉、清河王嶽,一戰擒殄,俘馘萬計也。第九,漢《將進酒》改名《破侯景》,言文襄遣清河王嶽摧殄侯景,克復河南也。第十,漢《君馬黃》改名《定汝潁》,言文襄遣清河王嶽,擒周大將軍王思政於長葛,汝、潁悉平也。第十一,漢《芳樹》改名《克淮南》。言文襄遣清河王嶽,南翦梁國,獲其司徒陸法和,克壽春、合肥、鍾離、淮陰,盡取江北之地也。第十二,漢《有所思》改名《嗣丕基》,言文宣帝統纘大業也。第十三,漢《稚子班》改名《聖道洽》,言文宣克隆堂構,無思不服也。第十四,漢《聖人出》改名《受魏禪》,言文宣應天順人也。第十五,漢《上邪》改名《平瀚海》,言蠕蠕盡部落入寇武州之塞,而文宣命將出徵,平殄北荒,滅其國也。第十六,漢《臨高臺》改名《服江南》,言文宣道洽無外,梁主蕭繹來附化也。第十七,漢《遠如期》改名《刑罰中》,言孝昭帝舉直措枉,獄訟無怨也。第十八,漢《石留行》改名《遠夷至》,言時主化沾海外,西夷諸國,遣使朝貢也。第十九,漢《務成》改名《嘉瑞臻》,言時主應期,河清龍見,符瑞總至也。第二十,漢《玄雲》改名《成禮樂》,言時主功成化洽,制禮作樂也。古又有《黃雀》、《釣竿》二曲,略而不用,並議定其名,被於鼓吹。諸州鎮戍,各給鼓吹樂,多少各以大小等級為差。諸王為州,皆給赤鼓、赤角,皇子則增給吳鼓、長鳴角,上州刺史皆給青鼓、青角,中州已下及諸鎮戍,皆給黑鼓、黑角。樂器皆有衣,並同鼓色。
雜樂有西涼鼙舞、清樂、龜茲等。然吹笛、彈琵琶、五絃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來,皆所愛好。至河清以後,傳習尤盛。後主唯賞胡戎樂,耽愛無已。於是繁手淫聲,爭新哀怨。故曹妙達、安未弱、安馬駒之徒,至有封王開府者,遂服簪纓而為伶人之事。後主亦自能度曲,親執樂器,悅玩無倦,倚弦而歌。別採新聲,為《無愁曲》,音韻窈窕,極於哀思,使胡兒閹官之輩,齊唱和之,曲終樂闋,莫不殞涕。雖行幸道路,或時馬上奏之,樂往哀來,竟以亡國。
周太祖迎魏武入關,樂聲皆闕。恭帝元年,平荊州,大獲梁氏樂器,以屬有司。及建六官,乃詔曰:“六樂尚矣,其聲歌之節,舞蹈之容,寂寥已絕,不可得而詳也。但方行古人之事,可不本於茲乎?自宜依準,制其歌舞,祀五帝日月星辰。”於是有司詳定:郊廟祀五帝日月星辰,用黃帝樂,歌大呂,舞《雲門》。祭九州、社稷、水旱雩珝,用唐堯樂,歌應鐘,舞《大咸》。祀四望,饗諸侯,用虞舜樂,歌南呂,舞《大韶》。祀四類,幸辟雍,用夏禹樂,歌函鍾,舞《大夏》。祭山川,用殷湯樂,歌小呂,舞《大護》。享宗廟,用周武王樂,歌夾鍾,舞《大武》。皇帝出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