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夏》。賓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蕃國客出入,奏《納夏》。有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羞,奏《深夏》。宗室會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相見,奏《驁夏》。皇帝大射,歌《騶虞》,諸侯歌《狸首》,大夫歌《採蘋》,士歌《采蘩》。雖著其文,竟未之行也。
及閔帝受禪,居位日淺。明帝踐阼,雖革魏氏之樂,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雲舞》,以備六代。南北郊、雩壇、太廟、禘祫、俱用六舞。南郊則《大夏》降神,《大護》獻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北郊則《大護》降神,《大夏》獻熟,次作《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雩壇以《大武》降神,《正德》獻熟,次作《大夏》、《大護》、《武德》、《山雲之舞》。太廟祫帝,則《大武》降神,《山雲》獻熟,次作《正德》、《大夏》、《大護》、《武德之舞》。時享太廟,以《山雲》降神,《大夏》獻熟,次作《武德之舞》。拜社,以《大護》降神,《大武》獻熟,次作《正德之舞》。五郊朝日,以《大夏》降神,《大護》獻熟。神州、夕月、籍田,以《正德》降神,《大護》獻熟。
建德二年十月甲辰,六代樂成,奏於崇信殿。群臣鹹觀。其宮懸,依梁三十六架。朝會則皇帝出入,奏《皇夏》。皇太子出入,奏《肆夏》。王公出入,奏《驁夏》。五等諸侯正日獻玉帛,奏《納夏》。宴族人,奏《族夏》。大會至尊執爵,奏登歌十八曲。食舉,奏《深夏》,舞六代《大廈》、《大護》、《大武》、《正德》、《武德》、《山雲之舞》。於是正定雅音,為郊廟樂。創造鐘律,頗得其宜。宣帝嗣位,郊廟皆循用之,無所改作。今採其辭雲。
員丘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