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不斷犯錯而造成的踏空,資產的利用效率就反而降低。但斌從不做波段,實際產生的效果是減少了犯錯但達到了100%資產利用率的效果。由於對所選股票知根知底充滿信心,因而採取忽略短期波動而敢於長期全倉持有的策略,在這點上比起透過經常性的保持半倉,甚至空倉來試圖迴避風險的操作方式,資產利用的效率就高出許多,長期來說差距將是驚人的。市場上有的投資者試圖選擇“價值投資兼投機”的方法,即在一些特定的好股票上做波段,以追求超越100%的資產週轉次數,我理解這樣做要具備兩個條件:1。 必須自信是短線技術高手,能極少犯錯誤; 2。 資金量較小,進出方便。
但凡追求短線成功者須不斷看盤,日夜被動盪不定的數字刺激,付出巨大而勞費心神。當您有一定財富積累後,更需要的可能是平和的心態和更高質量的生活。投資是人生哲學的一部分,人最快樂的時候是感到身心舒泰,有空餘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自從有但總為我打理錢財,自己就不用整天對著電腦追漲殺跌,避免了大起大落的股價折磨自己的心智和身體,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增。
三、不鼓勵運用財務槓桿。企業的資本結構中債務的使用稱為財務槓桿,負債之所以被喻為槓桿,正是因為它會使收益和損失大幅度加大。既會增加潛在的收益,但也會加劇出現財務困境和破產的可能性。
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在投資中就曾熱衷於使用財務槓桿以放大投資收益。凱恩斯認為:“對於那些完全沒有賭博天性的人,專業投資的遊戲無比枯燥,也過於艱苦,而具備這種天性的人則需要為自己的稟賦付出代價。”他懂得槓桿很危險,但也更相信自己的聰明,認為自己能躲過危機。在他一生中曾有三次因為使用槓桿而付出過慘重的代價,甚至於引起健康狀況的惡化。
巴菲特是不贊成運用財務槓桿的,認為這是不可理喻的事,記得他有過“這一生富一次就夠了,不想富過了二、三次後再窮回去”的說法。但總也勸他的客戶只用閒錢投資,記得去年12月抵押貸款150萬入市,在他的勸告下三個月後還了款。運用財務槓桿確能以小博大來放大你的收益,但股市變化莫測,遇到大跌虧損額放大時就會導致你的心理不平衡而處於壓力之中。芒格有一句經典談到負債:“我很久沒有負債了,很多別人感到困惑的東西,因為有良好的性格就能得以避免。幫助你的並不是你的投資組合多了十幾倍的回報,而是以理性投資一生。”
週末清晨初醒,安逸地閉眼暇思,朦朧中忽問太太:“想到過這一年會賺到這麼多錢嗎?”“那是因為但總做股票的水平高。”
“你就沒想到還應讚賞我的膽識嗎?”沒經思考脫口而出,一下真醒了。
緣分讓我與但總適時相識,但總的人品、專業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是他成功的關鍵,而我在第一時間能認可接受他的為人和理念,敢於把資金全部交付與他,確也多少需要點膽識吧?
有時一個人的窮與富、幸福與快樂確實只在一念之中。
2007年7月5日
序三:一個理想主義者
○ 吳曉兵
但斌先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且是我認識的人中僅有的一個理想主義者。
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理想主義屬於80年代。當時的氛圍,幾個人可以蹲在馬路牙子上一邊啃西瓜一邊討論詩歌,很多人在讀《約翰·克利斯朵夫》。查建英總結,和80年代有關的關鍵詞是“激情”、“熱誠”、“浪漫”、“天真”、“簡單”、“真理”、“使命感”,到了90年代,則搖身一變為“現實”、“利益”、“明白”、“世故”、“精明”、“焦慮”、“喧囂”。80年代的理想主義者們,或者向現實低頭,或者變得憤世嫉俗。進入新世紀,我們已經難得再見到意氣風發的理想主義者,而但斌恰恰是這樣一個人。
他是執著的,在以波浪理論作為分析工具時,數浪從唐朝開始,從中可以一瞥他對盛世巔峰的嚮往;他又是幸運的,在摸索中逐漸接受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作為堅持一生的信念。
中國人善於變通,包括我,到這一刻仍然認為不必全盤接受巴菲特,不妨做點修正。由此可見,但斌的堅持難能可貴。
價值投資創造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索羅斯說,“金融市場不屬於道德範疇,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裡,因為它有自己的遊戲規則。”宗教人士則以悲憫的口吻談論“交易所裡那些受詛咒的靈魂”,難道追逐財富與追求“真善美”註定歧路?幸好有價值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