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2 / 4)

他們已經快一個月沒在一起,蘇朝宇又難得這麼乖這麼誘人,江揚當然不肯錯過。他打橫把蘇朝宇抱起來,深沈地凝視他完美的身體:“唔,這個麼,我要品嚐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新年之後,議會第一次正式會議就推選了新的首相,不出意外的,現任的財政部長、卓家的小兒子卓縝成為了新一屆政府的領頭人。他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削減軍費用以改善民生,各個軍區的經費都有不同程度的減損,而對於東北邊境宣稱獨立的典銳少將,卓縝並沒有派兵清剿的打算──畢竟,那地方易守難攻,又有整個帝國最擅長打仗的楊霆遠一級上將坐鎮,還是攻心為上,和談為主。

“病休”在家的江元帥和辭職首相江夫人在這場風暴中穩穩呆在安全地帶,過得非常低調謹慎,連江銘都很少出門,更是與媒體保持著禮貌的距離。日子久了,諸如“楊總司令神秘失蹤”之類的謠言都漸漸被“就業增長和消費指數穩步上揚”這樣有實實在在資料的新聞所代替。很久沒有回家的江揚終於鬆了口氣,再次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新建的第十三軍上。

第十三軍的建立趕上了最寒冷的冬天,坐在辦公室裡處理事務的江揚等人並沒有在身體上感到特別辛苦,然而活躍在帝國最西、最北防區的官兵們卻吃足了苦頭。儘管穿了配發的特製的加厚的羽絨衣,在零下三十幾度的地方幹活仍然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尤其是這個冬天雪量十分大,還喜歡下完雪就晴天,等隔天早晨,路面如鏡。為了讓輜重車輛順利透過,汽車部隊給每輛車都配備了防滑鏈和時速監督表,已經提前移防計程車兵更是整天都耗在清理路面這件事上,用鐵!敲開厚厚的冰層,露出柏油的路面來。甚至,有幾天的雪大到推不開門,站崗的哨兵被困在崗亭裡,不得不出動了十幾個人挖開積雪,把凍得嘴唇都沒血色的哨兵帶回去。很快,指揮中心發下通告說已經增派了無人機,可以暫時離崗──這麼惡劣的天氣,那些越境和走私的人估計也只能望雪原興嘆了。

於是,當春天的太陽照耀著初具規模的第十三軍營地的時候,新的問題產生了。老天爺似乎是為了彌補冬天的嚴寒給新軍區帶來的困擾,春季升溫十分迅速,不出四月,地表溫度已經飆上了二十度,而往年,邊境基地的東北方向總是和西北那邊一起,最後一個換掉冬季軍裝,往往,那都是五月底的事情了。三月上旬,所有的場地訓練幾乎都無法進行,大量雪融水讓所有的土地幾乎變成了沼澤,任何機動車一開就陷進去;中旬,山洪爆發,第十三軍出動了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力去抗洪搶險;下旬,雨水過多導致種子還沒下地就提前發芽,政府發放了足量的替換種子補貼,為了趕上最好的播種季,幾乎所有連隊都撥出一個排,每天輪流給當地的原住民幫農。

江揚看著程亦涵交上來的第十三軍近期工作匯總,笑出聲來:“你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程亦涵擺出高深莫測說的長官架勢:“哦,天災,民生,我的長官。”

以前經常面對面聊天的長官和副官隔著上百公里和電話線,聊了聊剩下的四個字:人禍和國計。江揚說:“你們缺軍功的話,人禍可以考慮,自己製造點兒什麼,我給你撐腰。”當時程亦涵忍著笑,尖刻地反駁了幾句,卻又知道對方是開最不正經的玩笑,顯然心情很好。

如果知道所謂“人禍”和“國計”在土地還未被夏初的陽光曬得暖起來的時候會聯手上門找麻煩,江揚一定要對亂開玩笑這種嚴重的過錯做出發自內心的懺悔的。

無論積雪融水多麼恐怖,不變的是邊境線上的集貿市場。它是納斯、布津兩國邊境少數民族原住民重要的社交活動之一,每個月,按照他們信奉的大鷹神明的月曆裡的第二個星期六,居民們無論貧富,都會帶著自家的物產開始徒步前往邊境線。

第二天早晨,也就是當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他們會自發地形成一個集市,以物易物,換取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還有巫師和巫醫,他們都會按時出現,為病人開方,為新娘子算洞房的最好時辰,確保她能第一胎就生下驍勇的男娃娃。這個傳統自從布津建國以來,幾百年間從來沒人打擾。當地居民抗拒電腦之類的現代化東西,認為那是“惡魔的獠牙”,所以即使是駐紮在邊境的戰士們,也都禮貌地和當地人保持距離,雖然對方需要幫忙的時候,戰士們會熱情地答應下來,但是平時,即使是在熱鬧的集市,布津、納斯兩邊的戰士們都是在界碑兩側拉警戒線防衛,不許擅自越境,同時制止次數極少的小糾紛。

幾百年來,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從未被影響,集市上仍然有人為了一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