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宋九與往常一樣開了城門,看著人們匆匆往外趕,宋母亦在其中。他急走幾步:“娘,路上可要小心些,慢點走。”“哎,哎,知道了。”看著娘急急離去的身影,宋九隻能暗自嘆息一聲。
看看天色,還早,回了城門邊的祖屋,做些飯菜裝在籃子裡,便往城西走,下地去了。
日頭已經偏西了,看著旁邊還空著的院子,宋九很是奇怪,平日裡這會兒母親早該回了,怎的今日這麼晚?莫不是出了什麼意外?正要收拾農具去看看究竟,便聽到一陣腳步聲,原來是宋母和鄰家大嬸回來了。
宋九上前:“娘,今日怎麼這會才回來,可是有事耽擱了?”
“今天啊,外邊可熱鬧了,說是大將軍,哦,對,是護國大將軍回朝了。哎呦,那路上人山人海的,大家都要看看威武神通的大將軍呢!只是不知怎的,說是明天抵京,那今天也該到那三岔口才是啊,可大夥兒等了一天卻是連個影兒都沒見著,明天啊,我還得去看看。”
“哎呀,娘,您就別折騰了,大將軍就是給您見到了又能怎的,那人多的,要是擠著您了可怎麼辦啊?”
“怎麼會呢,大夥兒都很照顧我,你就別瞎操心了。還沒吃飯吧,都這個點了,等著啊,娘給你做去。”
“不用了,娘,不早了,我該去把城門關了,您就做些自個兒吃吧,我走了啊。”
“也不差這會啊,吃了再走吧,哎哎九兒,這孩子真是。”看著宋九遠去的背影,宋母只能無奈一嘆。
走在路上,宋九心裡卻是想著母親剛才說的話,護國大將軍要回朝了嗎。這個大將軍在百姓心中可是神邸般的存在,即使是像穀雨城這般偏僻小城,人們對於他的事蹟也是如雷貫耳。大將軍名蔣雍銘,鎮國公之子,十歲時入宮為太子侍讀,太子登基後請命出征西北平定蠻族之亂,後駐守邊關十餘年,屢建奇功,一路青雲,風頭一度蓋越其父。此次受皇命班師回朝,一路百姓更是夾道歡迎,每每有州府官員百姓竭力相求,望其能在此駐留一日,卻總被皇命在身,耽擱不得謝絕。即便如此,一路行程也是耽誤了不少。大軍此時尚在穀雨城數十里之外,怕是明兒還到不了那三岔口。
第二章
到了城門下,宋九正要關門,卻見遠處一人策馬疾馳而來,近了一看,宋九不禁在心裡讚歎一聲,好一個威武不凡又翩躚如玉的濁世佳公子!不自覺用上了聽戲時學來的官話,雖不十分懂其意思,但他就覺著用在這人身上定是合適的。平生頭次見著此般人物,宋九不覺使勁盯著那人瞧。只見來人眼角瞥了他一眼,速度不減,徑直入了城。馬蹄揚起好大塵土。引得宋九一陣咳嗽,眼淚都浮了起來,淚眼迷離時,見跟前一片陰影,抬頭一看,原來是那人又返了回來,一時無法反應,宋九爭著一雙朦朧眼望著來人。來人盯著他瞧了一陣,終於開口:“這附近可有客棧?”語氣傲慢,態度更是不屑。宋九也不介意,此人一看便知非富即貴,平日裡定是時時使喚別人,因此養成這幅秉性。雖是不在意,心裡對他印象卻是差了好幾分:“有的,公子不是本地人吧,怎的跑這山旮旯裡來了,您等會,我把這門關了便帶您去。”他自言自語,本不指望那人回答,哪知過了半響,那人吐出一句:“路過。”語氣已是緩了不少。引得宋九驚奇看向他,那人卻只是盯著破舊城門瞧。
宋九帶著那人沿街走了一陣,又拐過兩個拐角,在一處院門停下:“林哥!快出來,客人來了!”
“小九兒瞎喊什麼呢,什麼客人!”伴著洪亮嗓音走出來一個農家漢子。一看宋九身後的人呆了一呆,半天回了神,“小九兒,這位公子是?”
“林哥,這位公子途徑此地,要找處地方歇腳,這不你們家房子多嘛,我就把他帶來了,你趕緊收拾間乾淨屋子出來吧。”
“好的好的,你快把這位公子引進來吧。”
“公子,您隨我來。”
“嗯。”
進了屋,林哥對聞聲出來的媳婦交代了下,讓她去打掃屋子。回頭對那人說:“公子您先在這堂上歇會吧,屋子馬上就好了。”
“嗯。”來人應了聲,卻不坐下,只是四處看看,眉頭緊蹙,似是不滿意這地方。
林哥無法,看向宋九,只見他伸長個脖子直往裡屋看,一時又好氣又好少,上前拍了他一掌,笑罵:“瞎看什麼呢!雁兒已經歇下了。”
宋九揉著被拍痛的後腦勺,嘿嘿一笑,見那位公子也看著自己,才發覺有外人在場,登時紅了一張臉。卻沒見那人眼中一閃而過的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