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1 / 4)

小說:長安古意 作者:低訴

常無名一愣,道:“經帖一輪不過考背書,是開蒙小兒的功課,兩位不屑此道也就罷了,私試卻是結識各棚房師與同科好友的時機,若二位是第一次應試,更該去得些經歷,為何竟自矜功伐呢?”

薛崇簡厭煩常無名的高傲,轉著一隻琉璃盞,斜睨著他笑道:“人各有志,常公子要我打水洗耳麼?”李成器一驚,斥他道:“不得無禮!”

常無名怫然道:“聖人云,邦有道,貧且賤,恥也。二位公子青春年少,既非困窘之隴畝民,又非粗疏之紈絝子,能夠衣錦繡、讀詩書、食甘旨,已是福分過於常人。當此聖人出治,百廢待興之時,不求名垂竹帛流惠下民,難道便以這曲江風月為一生事業麼?”

李昭道在旁聽到面色慘白,不斷去扯常無名的袖子,常無名在坐床上一拜道:“恕常某失言了。”他站起身來,從衣帶中取出一串錢來丟給酒肆中的胡女,便拂袖走下樓去。”

李昭道大是焦急,連忙向李成器拜下,口稱萬死,薛崇簡惱道:“你從哪裡結交的這等冬烘朋友?”李昭道春日裡滿頭大汗,卻道:“文人狂悖無禮,且不知二位殿下身份,還望殿下以不知者不罪,不要毀了他的前程。”李成器微微一笑道:“我們還不至如此氣量狹窄,士子們心懷大志,是國家之幸。”

薛崇簡本待還要說話,卻忽然看到了李成器,李成器的目光望著窗外,那般的平靜安寧,卻如暮色中的芙蓉池,籠罩著淡淡的煙水。他用這目光追隨常無名的翩翩青衫下了樓,看著許多士子拱手揖拜,美姬們投花擲果。那些尊重與愛慕,與他的顯赫家世無關,甚至與他的秀逸風度無關,而純粹的是人們對於才子真誠的禮敬與豔羨。薛崇簡嚥下了口中的話,他知道,無論李成器如何明白宿命不可悖逆,心中一定都在羨慕這個人,羨慕這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擁有了他此生都不能擁有的東西,名望,才學,交遊,志向,以及,決定自己未來的自由。

當日李昭道送薛崇簡與李成器回芙蓉園,李成器笑道:“待我種出了牡丹,希俊和李將軍來寫生吧。”李昭道心中猶惶恐不安,道:“臣引得狂生冒犯殿下,實在罪不可赦。”薛崇簡笑道:“那便罰你給我們畫一幅遊春圖。”李昭道吁了口氣,笑道:“小臣自然認罰。不知殿下要怎樣的遊春圖,將二位殿下畫進去嗎?”李成器一笑道:“就畫你今日所見,不必特意彰顯什麼。”李昭道望了李成器一眼,再拜道:“臣明白了。”

過了數日,聽說皇帝廷策唱名,取中的三十七名進士,而常無名高居榜首,成為自蘇瑰之後最年輕的狀元,也是本科最年輕的進士,一時傳為佳話。李昭道的《曲江遊春圖》'5'立軸也送了來,畫風依然是他們父子專美的青綠山水,用色春意盎然,盡得曲江山水之妙。畫中鳥獸樓臺不下百處,雖多繁巧卻精緻如生,人物都只寸豆大小,皆能窮盡其態。若李成器所要求得一般,畫中並未畫出兩位殿下前呼後擁的特殊身份,連李成器和薛崇簡都拿不穩究竟哪兩人是自己的原型,他們也如眾生一般,融入了那片惠澤萬物的平等春光之中。

作者有話要說:'1'此說出自舒元輿《牡丹賦》雲:“……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柳,因命移植焉。”柳宗元《龍城錄》載:“高皇帝御群臣,賦《宴賞雙頭牡丹》詩,唯上官昭容一聯為絕麗,所謂‘勢如連壁友,心如臭蘭人’者”。看來高宗朝宮內已經有作為觀賞的牡丹了,並且永泰公主幕的壁畫中出現了牡丹。後來到了那個著名的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的時候,牡丹似乎迎來了一個發揚光大的機會。

但似乎是一直到了天寶末年,宮外牡丹都很稀少,遍地開花是在唐朝中晚期,《酉陽雜姐》雲:“元和初猶少,今與戎葵角多少矣”。天寶時,楊國忠因玄宗與貴妃的特殊關係而得寵,所以恩賜他幾枝牡丹“植於家,國忠以百寶裝飾欄循,雖帝宮之內不可及也”。象楊國忠這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尚且對牡丹如此珍愛,足以說明當時宮外牡丹極為稀少。楊國忠不但對牡丹愛護備至,而且還聚眾賞花,在同僚面前誇耀自豪。“國忠又以沉香為閣,植香為欄,以奈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於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友于閣上賞花焉。禁中沉香之庭遠不體此壯麗也”。開元末,裴士淹在汾州眾香寺無意中發現了一巢白牡丹,移植於長安的家中,“天寶中為都下奇賞”。

'2'李成器的金鈴護花,出自《開元天寶遺事》卷一:“天寶初,寧王日侍,好聲樂,風流蘊藉,諸王弗如也。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