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沼澤。紀禎不瞭解當地地形,愁眉不展。文生說:“我們必須找到當地人帶路。”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終於在雁門外找到誓死抵抗的閩南將士。
紀禎率領精銳士兵殺入戰場,把當時的將軍劉勁從敵軍中帶回來。
“終於盼到戰神來了,我們閩南有救了。”劉勁難掩心中的欣喜。
紀禎看到兵力不足,剛剛招募的農民軍也上戰場殺敵,心中酸楚。
戰爭讓百姓處於煉獄,本應過著安穩日子的百姓,家破人亡,作為大瑞過的將軍他感到強烈的使命感,勢要殺淨倭寇。
“倭寇作亂,侵我疆土,定要讓他們血債血壞。”
文生,紀禎,劉勁一同商議了地形地圖和進攻方略。
因為這裡的地形易守難攻,所以兵馬這麼少還能堅持到現在,不過馬上就要撐不下去了。
文生問了敵人的作戰特點,沉思了良久說:“寧王,從我們來時的路看出,本地地勢非常不平坦。我們應該先修路,才能讓大軍從這裡過去迅速制敵。”
“先修路?這怎麼行。我帶著大軍從這裡繞一樣能行,修路修道什麼時候了。你沒有看到情況的危機嗎。”
段相爺考慮的真的沒錯,紀禎果然是直性子。所以才讓文生來做軍事。
“將軍,從這裡繞固然也能進入敵部,但是這裡的地形有利於敵軍埋伏。不如從這個口,雖然狹窄但是十分有利於我軍,到時候長驅直入,能一擊制敵。我們有一萬精兵每人一塊石頭可可以很快就把路填平了。磨刀不誤砍柴工,修路絲毫不會耽誤行程。”
作者有話要說:
☆、第 19 章
出發前,段朗明曾千交代萬囑咐一定要聽文生的。紀禎只好採納了文生的方法。耐著性子等著,把那條狹窄坎坷的山路填平。
在京城,段朗明就每天和文生泡在一起,推行大學制。紀禎非常支援段朗明的新政,雖然段朗明有時候貪汙嚴重,紀禎常常在朝上朝下跟他作對,可是推行大學制紀禎非常高興。
有老學究來找紀禎希望他可以出面阻止段朗明這種欺師滅祖的行徑,但是都被紀禎委婉拒絕。
紀禎從酷愛讀書,雖然出入戰場,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