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3 / 4)

在一棵松樹上射擊時,被隨程斌叛變的機槍手張奚若擊中的,擊中胸膛。

槍聲停息了,濛江雪還在無聲地下著。

松青,雪白,血紅。

何謂強者?

“在討伐楊靖宇的戰鬥中立了大功”的警尉補益子理雄,在3月31日的座談會上說:

我親眼看到對方一下子倒了下去。於是,我拼命地高呼:“打死了!前進!”當我們跑上前看時,只見一個身中數彈的大漢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根據我掌握的楊的體貌特徵,立即直感到“這就是楊靖宇”!我的預感完全正確,經過原來楊的部下對首級的驗證,證實確確實實就是最後一人、大頭目楊靖宇。弄清之後,大家都圍在屍體的周圍,一時間茫然不知所措,接著不約而同地高呼“萬歲”。大家都“嗚嗚”地哭起來了。

彈冠相慶,揚揚得意,座談會上也是一副大呼小叫的樣子,抑制不住的是邀功請賞的沾沾自喜——許多戰犯在獄中都表述了這種心態。

自楊靖宇率400餘兵力進入濛江後,大小戰鬥應在百次左右。對付這樣一支飢寒交迫的疲憊不堪的人越來越少的隊伍,侵略者空中出動多少架次飛機,地面調集、參戰多少兵力,筆者說不準確,座談會上高談闊論、喜形於色的這幫東西,心中有數。而最後一次戰鬥,敵我兵力為近200∶1,而且這個人還是個傷員病人,一個幾天沒有進食,胃囊裡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的人。

侵略者心頭明鏡兒似的。

斬首示眾的事例數不勝數,把人解剖好似還無先例。筆者沒有資料能夠說明鬼子是何動機。為了驗證他們的“飢餓政策”的成效?想看看這個被他們稱為“大匪首”、“滿洲治安之癌”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材料製成的人 ?'…'——他們真的就看到了一個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3月2日,岸谷隆一郎給濛江縣警務科打電話,詢問楊靖宇的遺體葬在何處,讓馬上起出來,做個假頭安上,舉行“慰靈祭”,重新安葬。

據說,此舉是因為野副“大討伐”的罪魁禍首野副昌德少將,連日連做噩夢,夢見楊靖宇向他要頭,醒來即頭痛。筆者沒有資料證明此說。但是,做假人頭重新安葬是確實的,岸谷還特意從偽省城趕來,主持了“慰靈祭”。

而在月底的座談會上,益子說楊靖宇“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擬的,是個英雄”,岸谷則說楊靖宇“是個了不起的代表人物”,還有前面引用過的“巨人”字樣——日本鬼子並不吝嗇讚美之詞。

較量過了,他們知道誰是強者。

叢茂山老人說,那天干媽慌里慌張地從外面跑回來,說你們一個大官叫日本子打死了,俺一下子就想,是不是楊司令呀?問姓什麼,乾媽說姓楊,俺腦袋轟的一聲炸了,完了,楊司令死了!再一想,不對,楊司令不會死,楊司令怎麼能死呢?乾媽說,孩呀,你別不信,街上傳得一鬨哄的,聽說還開膛破肚了呢。俺火了,大聲說,那是日本子瞎說八道!乾媽嚇了一跳,俺就哭了,乾媽也哭了。

老人說,俺急呀,又下不了地,乾媽就給俺打聽。幾天後,乾媽說對面街的王先生在報紙上看到的,日本子把楊司令的頭割下來,在通化城大街上宣傳、示眾。俺說日本子的報紙說瞎話。又過了幾天,乾媽不知從哪兒掏弄來張傳單,有半張《本溪縣報》大,上面有楊司令的相片,是真的。可俺還是不信,楊司令怎麼能死呀?俺現在做夢,還常跟楊司令在山裡打日本子呢。

老人說他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那天負傷的,楊靖宇是正月十五犧牲的——他自己算出來的。他算錯了。可他說得沒錯,楊靖宇怎麼能死呢?

岸谷隆一郎說得也沒錯,楊靖宇“是個了不起的代表人物”,東北抗聯的代表,抗聯精神的代表,萬難不屈,寧死不屈!

他是個失敗的將軍,連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護。只是,你可以打死他,卻休想打倒他,他就活著,就是強者!

第42章 壯士魏拯民

“為拯民”

楊靖宇犧牲,1路軍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魏拯民的肩上。

魏拯民中等個頭,瘦瘦的,臉稍長,白淨面皮上有幾個不易察覺的淺皮麻子。除了鼻樑上多副近視鏡外,手裡還少不了根棍子,以便支撐那羸弱的身子。說話不緊不慢,極有條理,文質彬彬,又挺風趣,金日成說他像個教授。

1909年,魏拯民生於山西省屯留縣農家,1926年在太原省立一中讀書時入團,第二年入黨,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1928年考入北平私立弘達學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