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貧經常每天只吃一個三合面的窩頭,到了還是因沒錢而輟學。他的很嚴重的胃病,就是這時落下的。1930年考入河南安陽軍事幹部學校,公費待遇,這回不用花錢了,卻因胃痛有時難以出操,而被視為不適於從軍,被軍校除名。
很快將會寫到,單憑身體這一條,他就不適於投身軍旅,尤其不能置身於東北抗聯這樣一支隊伍中。魏民生、魏鋤耕、李新良、張達、馮昆、馮康等等,像他這種職業,是不能沒有許多化名的。不知道原名關有維的魏拯民,為什麼用了“為拯民”這樣的諧音,只知道為錢所困,只能因錢擇校的熱血青年,為救國救民是沒有選擇、義無反顧的。
1932年春,黨組織派他到東北,先後任哈爾濱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1934年童長榮犧牲後,被派去東滿任特委書記、2軍政委。東滿、南滿兩個特委合併為南滿省委後,為省委書記兼1路軍副總司令、政治部主任,並一直擔任2軍政委。而在王德泰犧牲後,2軍的軍政擔子就都在他的肩上了。
對東滿危害最大的反“民生團”鬥爭,就是在他到任後開始剎車並最終止息的。
“集團部落”潛藏著的巨大危害,他是最早看得透亮的人之一。
與多病的文弱書生形象渾然不同的,是他的強悍、大氣和務實。東滿作為南滿與吉東、北滿的結合部,他一直致力於四大游擊區的戰略呼應、配合,並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取得了相當的成果。而且,理應被視為武裝鬥爭的門外漢,對游擊戰彷彿有種天生的悟性。
為打通與1軍的聯絡,擴大游擊區,1936年4月,魏拯民率軍部和1師、2師南下撫松、濛江、長白、臨江等縣。進入敦化縣境,被敵發現,即以一部佯攻大蒲柴河鎮,將縣城出援之敵誘至寒蔥嶺,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斃傷敵400餘人。
打下一座縣城,政治、經濟、軍事利好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