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人卻堅持說這是南院大王的吩咐,請公子不要為難小人。這才勉強收下,卻也挑了回禮,請那人交與耶律文才。而這回禮,卻是兩本醫書: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與孫思邈的《千金方》。這對於遼人無異於雪中送炭,日後這兩部書由耶律文才譯成遼文,在大遼流傳甚廣,造福於民。

公孫策送走遼使,回身便見龐統在他身後笑得促狹,嘴裡還說著:“好個高山流水,琴贈知音!”公孫策似乎沒有聽出來他話裡那一絲酸酸的味道,只微微一笑,淡然道:“耶律文才是個真君子,能有這樣的知音,也是一件美事。”龐統適才見耶律文才贈琴留字,本來稍有醋意,聽得公孫策如此說,卻知他胸懷坦蕩心無旁騖,當下釋然,走近他輕輕攬住他的肩,笑道:“你呀……”

當時宋遼兩軍的傷寒疫情都已基本穩定,只是病患尚未痊癒仍需靜養,同時為了避免將傷寒疫情帶回京都,不宜過早班師。而公孫公子終於可以不必太過忙碌,跟龐統相對的時間也慢慢多了起來。似乎回到了東麓書院的那段日子,閒來無事便對酒弈棋飲茶品詩,卻比從前更多了些默契,以及心照不宣的情愫。

遼軍傷寒痊癒班師回朝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年春至。早春二月,雁門關依然春風難度,仍舊是黃沙漫漫遮天蔽日。公孫策和龐統站在雁門關城樓上,遠遠望著遼軍列隊遠去揚起征塵滾滾。龐統道:“等到遼軍盡退,我們便也可以回京了。在此耽擱許多時日,你怕是也想回去了吧?”公孫策卻搖了搖頭,輕輕的說:“其實……在哪裡都好。”“嗯?”龐統一怔,看到眼前人臉上已是緋紅一片,才猛然醒悟他的意思是“其實只要能在一起,在哪裡都好”,只是他向來臉皮薄,絕對不肯說明白就是了。龐統心下大為感動,正想把他攬進懷裡,卻忽聽得有人來稟:樞密院丁大人帶了聖旨來到雁門關。

此次宋遼干戈數月,終於盡化玉帛,吾皇降旨論功行賞。中州王龐統封護國大將軍,部下將士皆有封賞。公孫策擢升為禮部尚書,代吾皇出使大遼,與遼主簽訂兩國交好的國書。欽此。

丁大人宣了聖旨,龐統跪也沒跪,只是漫不經心的淡淡應了一聲。公孫策卻按照禮數跪下接旨謝恩,起來的時候正看見丁大人將一封書信交給龐統。龐統眼裡些許疑惑稍縱即逝,他拆開信函展開一閱,神色卻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劍眉微蹙,目光幽深,竟似乎平添些許鬱結之意。

公孫策不知那信上寫的是什麼,心下正疑惑,卻見龐統已收了信函,仰天長嘯數聲,便頭也不迴轉身離去。轉身那一剎那,公孫策依稀看見他雙目晶瑩。公孫策暗想此事只怕非同小可,甚至擔憂,可是他素來行事周到,不若龐統那般豪放恣意,當下把那傳旨來的丁大人安頓好了,這才返身去找龐統。

中軍帳。數盞清燈,半壺殘酒。

龐統正坐在案前獨酌,神情靜默,目光深邃。見公孫策進來,抬頭揚了揚眉毛,淡然道:“來得正好,陪我喝酒可好?”

公孫策走過去坐在他對面,卻沒有接過他遞過來的酒杯,而是伸手覆在他握杯的手上。龐統將他的手反握在掌心輕輕摩挲,唇邊現出似有似無的笑意,眼睛裡卻無一絲歡愉,反而含著隱隱的哀痛。 “龐統,出了什麼事?”公孫策問道,龐統沒答話,只是示意公孫策去看放在案上的那封書信。

公孫策拿起信展開,見那字跡筆法清奇,方整有致,竟是趙禎親筆,他本以為這是一封密旨,可是看下來卻發覺並無半點旨意,揚揚千餘字皆是近來西北戰場上的宋軍與西夏交戰的戰報。

西夏李元昊領數十萬兵馬,圍延州,破金明寨,宋軍傷亡過萬人。

劉平、郭遵將軍領兵數千人,於三口川與十五萬西夏大軍激戰三日,寧死不退,全部戰死。

任福率部三萬餘人於好水川中伏,與李元昊親率的十餘萬騎兵遭遇,全軍覆沒。王珪將軍領五千人救好水川之圍,以身殉國。

姚家川一戰,兩萬宋軍僅倖存一千人,朱觀、武英將軍力戰身死。

西夏十萬兵馬圍定川砦,九千宋兵與十餘名將領全部陣亡。

寧遠寨被攻破,兩萬宋軍全軍覆沒,主將王世亶,王顯戰死。

渭州城失守,李元昊下令屠城,數萬軍民無一倖免。

……

……

……

行行悲歌,字字血淚。字裡行間,盡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百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公孫策內心牽痛,眼裡泛起淚光。自西夏李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