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邵老爺子點頭,覺得這個事挺好,他對年越和林伯說:“我們之前進口的東西有多的,所以跟他們換一點也足夠的。這事幹得好,大家都受益。”

年越現在才有空想起這件事,覺得心情並不好受。那些服務站點的村民們,都是頭頂著烈日在等著車隊的到來,就為了換得那麼一點好儲藏的食物,或是家裡的人需要的物品。幸虧邵家之前死命進口,讓村裡的物資得到保證,還能讓周邊的一些村子多少也受益。

其實給各地派送物資的事政府一直都有在做,鄉下的人家也有定期分到一份物資。只是華國老一輩的人向來有一種喜好囤物的特性,一有點不對頭就往家裡藏東西,說起來也是帶著某些歷史的深刻烙印。那都是以前幾十年上百年華國人經歷太多事情,窮苦飢餓的滋味捱得太久鬧出來的。

邵老爺子說過,邵家族人發展幾百年以上,有過為了逃饑荒舉家遷移的事例,後來又經歷過在幾個特殊年代捱餓捱苦的日子,有些族人甚至被逼得遠走他鄉,千方百計到國外討生活,所以整個族人現在都帶著喜好囤物的習性。

邵文柏後來告訴他,其實大半原因在於他們族裡的小孩子,從小開始嚴格接受族規祖訓教育,大人們老是跟他們說一些祖輩們成功的勵志事例,那些事例一開始無一不是祖輩們先是挨餓受凍苦熬,後來掙扎求生,後來再尋得出路奮力拼搏殺出一條生路。許是聽得太多代代祖輩們缺衣少穿困苦煎熬的細節,所以很多邵家族人從小就有了那麼一點心理陰影,長大以後大多都是囤物狂。

年越回想起邵家族人的發展軌跡,跟華國近代的歷史發展相對比,確實是有那麼點相合相襯的悲涼和沉重感的。

也難怪這一次邵家族人在設計避難房時,儘量地讓房子堅固結實耐用,又儘量地在房子建造大倉庫和地下室,最後還要多建溫室房子。那是因為他們骨子裡深刻地受到祖輩們的影響,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對飢餓貧乏和災難的恐懼感。

作者有話要說:

有個諾貝爾物理獎華人獲得者叫崔琦,他的生活軌跡就很有一些參考。1951年時他12歲被送去香港讀書。我最記得他成名後接受採訪,說他要是不出去,他父母就不會死。這一段真的很感人。

第15章 山頂洞人

年越一直留在陰涼的洞廳裡,給洞廳擺設的傢俱和物件規整一下,順便用雞毛掃到處彈彈灰。這大廳極為空曠,高度有六米,長約三十多米,深有五米多,洞裡面再深入的五六米是倉庫房。大廳周邊置了很多貨架,上面擺了很多箱子,感覺是當半個倉庫用的。廳中間的傢俱有些是以前邵宅裡搬來的,有些是新增的,都是竹編或藤編的多,樣式是樸素實用類,看來是村民們的手筆。

大廳周邊擺放滿了各種行李箱子,年越檢查了一下標籤,都是邵老爺子和林伯的。他們還沒有醒,這時也不好整理出來放房間,只能繼續擱著。

他在廳裡一邊看書一邊守到五點,邵老爺子和林伯才悠悠醒過來。兩老人睡了一覺後又恢復精神,看看外面的太陽還有一點烈度,就帶上草帽出門,一邊和年越慢悠悠地下山,一邊慢慢觀看周邊的情況。

“哎,這家的花木養得好。”邵老爺子指著一戶人家說。

年越順著他的指向一看,確實,這戶人家極有心思,在房子的窗臺吊養了好多盆盆栽,有些開著花,看著挺有情調的。圍牆裡還有爬藤冒出來,想來這院子應該也有一番景色。

“咱們的盆栽應該還在二叔家擱著,我這幾天就整理出來種在院子裡。還有溫室房子,我帶了些蔬菜種子,阿柏那邊也有,我們早點種上,這樣就能早點吃上自己種的菜。”年越跟爺爺說了下午的打算。

“好,不過這事有我和老林就行了,你們年輕人還要上班,就去忙吧,家裡我們管就行了。”邵老爺子還是很體貼的。

“沒關係,下班後也可以幹。”

“行,到時候你們再幫忙。花草這東西,房子裡可不能少啊。這花木繁茂,這家就容易興旺。。。”邵老爺子嘮叨著。

林伯說:“那我也得給我兒子弄點東西種種了,也不知道他在村子裡怎麼樣了,有沒有空弄這些?”

“老林,你現在就去找你兒子吧,我這邊有阿越阿柏他們陪著也就夠了。缺什麼東西就跟我拿,別客氣。”

“謝謝老爺。”林伯滿心感激。

“客氣什麼。”邵老爺子擺擺手,就讓他去了。然後仍然興致不減,跟年越走下山去逛村子。

從山上看向山腳地區,可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