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3 / 4)

小說:林語堂自傳 作者:卡車

經過的地方的一切小羽枝,都是如此。幾根這樣的羽毛看來如下面的圖樣:

它不是一個化學問題;它是當羽毛為同樣的成分所培養時,由黑轉白而又由自轉黑的問題。在任何一根單獨的羽毛在那準確之點轉白的決定,是非常難以用機械的或任何其它方法來解釋。

酵素的介紹,即使它是存在,只是把未定問題暫時作為論據而已。而在一切鳥類、魚類及其它動物中,有線條、圓圈或某種圖案,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例如有條紋的鱷魚,及孔雀的金圈等等)。

這是我的窮巷。我不知道它的答案。我只是把難題指出,不再想它。我不準備超過這一點而進入神秘主義的氣氛。我簡單地說,牽涉到進化規律的程式,由一個嚴肅的學者來觀察,如果他不是膚淺地接受,常導向且終歸於形而上學,即是在物理定律之外的假定。

【二、虛無】

讓人文主義而沒有唯物主義的鬼魂跟著它是好的。反之,我們如果已能達到對於所有自然現象,都是適當機械解釋而沒有遺漏,而我們知道我們站在什麼地位,也是好的。但我們現在停留在懸疑及無知中。在普通人的眼中,我們關於物理的宇宙知道得很多;但科學家的見解是,我們最多隻知道所應知東西的十分之一,及尚待研究東西的百分之一。

我不以為今天道德信念的消失是因為自然科學的進步;倒不如說是因為社會科學在方法及展望上模仿自然科學的趨勢。任何科學家都可以告訴你自然科學只問真假,不問善惡或是非。科學方法必然是一種與道德無關的,超乎善與惡,且只問事實而不問價值,不問商業的價值或道德的價值。科學並不關心一顆金剛石的商業價值,而只關心它的重量、它的硬度,及它對於光線的吸收或反射。當孔德宣告他從事建立社會學的倫理,他的意思並非開始那種毀壞價值的姿態——相反的,反面才是他的意思。但他已經把社會說成一個“有機體”,假定它像一株植物或一個動物。一經採取這個立場,人文科學的研究——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等等——的趨勢,不免成為“客觀”及“超道德”的。經過長久時間,這種趨勢必然以信念、道德,及宗教的消滅為止境。在石頭的研究中沒有任何道德,但在人的研究中則有,且應有道德。一個科學家可以隱在他客觀性的堡壘的後面,而當他研究那些石頭時,於世無害。但當一個研究人類社會及人類心理的學者躲在這種客觀性的堡壘的後面,認為讚美和譴責不是他所關心的事,無論他願意與否,他不免把路帶到價值的虛無上去。且當這種思想的態度成為一般或甚至時髦時,社會必然逐漸更加傾向於失去一切信念。

現在所有心理學家及社會學家學院式的術語,都顯示出一種類似科學的願望,一種想了解而不是想評判道德意義的願望。我可能是守舊,但我想,在你聽見一個教育心理學家敢於說一個孩子的行為是“對”或“錯”,是“自私”或“不自私”之前,將是一段長時間。說某種行為的型態是對或錯會暗示缺乏客觀性,一種譴責或讚美的趨勢,而非科學的事情。自私兩字暗示譴責,但“不善適應的個性”則不是。因此當一個人自私時,他不過是不適應而已。這樣我們繼續為行為造型,“戀母情結”,“情緒不穩”,“童年抑制”,“隔代遺傳”,一直到“健忘症”,“人格分裂”,“臨時瘋狂”,最後一項可以寬恕殺人兇手。重點常是趨向把咎責歸罪遺傳及環境,而永不曾歸於個人的意志及責任。如果報紙同意停止用“少年過失者”一字,而開始用“青年違法者”或“少年罪犯”來代替,我們可能減少一半少年罪案。顯然,沒有一個十餘歲的少年會介意被稱為“少年過失者”的,這個字是屬於拉丁字源,可愛地毫無色彩而且很輕微,而他們之中每一個(我曾見過這些有六呎高的“少年過失者”站在曼哈坦島的馬路上),都憎惡被加上“少年罪犯”的招牌。心理學家的意思是想說他是環境不幸的犧牲,且是年少一時的過失,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想這些六呎高的傢伙清楚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當他們殺人搶劫的時候,確實地知道他們是在做什麼。任何十二歲的亞洲兒童都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卻說一個十六歲或十七歲的美國兒童仍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因此對他的行動沒有道德責任,顯然是對美國人的諷刺,並暗示那些縱容的“社會科學家”尚未成熟。一個在社會上不善適應的個人,不只是一個不善適應社會的個人,用淺白的英文來說,他是一個壞蛋。人類的性情是這樣的:如果你稱壞蛋為壞蛋,壞蛋便消滅;但如果你稱一個行為鬼祟、躲避責任的壞蛋為情緒不能平衡的人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