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通常稱為貨幣數量論),並追溯貨幣主義學派的歷史,我們就能更準確地理解貨幣主義,從而也能夠發現它與古典學派和凱恩斯學派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絡。
貨幣主義的根源
貨幣主義(monetarism)主張,貨幣供給是決定名義GDP短期變動和價格長期變動的主要因素。當然,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也承認貨幣在決定總需求時所起的關鍵作用。貨幣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區別在於對總需求的決定這一點所持的觀點不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認為,除貨幣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也影響總需求;而貨幣主義者則強調說,只有貨幣供給的變動才是決定產出和價格變動的首要因素。
為理解貨幣主義學說,我們需要引入一個新的方程式(交易方程式),一個新的概念(貨幣週轉率),並評述一種新的關係(貨幣數量論)。
交易方程式和貨幣週轉率
貨幣的週轉有時非常緩慢,在兩次交易之間,它會在儲蓄罐裡或銀行賬戶上滯留很長的時間。而在另一些時候,特別是在急劇的通貨膨脹期間,人們會迅速地丟擲貨幣,因而它會在人們的手上迅速地流轉。貨幣週轉的速度通常用貨幣週轉率這一概念加以表述,它是在20世紀初由劍橋大學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首次提出來的。貨幣週轉率用於衡量貨幣供應中平均意義上的每1美元在一年當中被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次數。相對於支出流量而言,當貨幣數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