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數模型,在短期內,既定的利率和匯率都不會發生變化,GDP的增長將是政府支出(G)增量的或2倍。同樣的論證也適用於稅收的減少(乘數較低)時的情況。若T下降時G上升,則政府赤字T…G就會增加。
因而短期內最基本的結論是:削減稅收或增加政府支出而導致的結構性赤字的上升,往往會導致更高的產出和更低的失業率,或者較高的通貨膨脹率。
然而這一分析未免過於簡單化,因為我們必須考慮到金融市場的反應。產出的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加劇可能會導致通貨緊縮,從而會提高利率;而如果該國實行浮動匯率制,則還會導致本幣的升值。利率的提高和本幣的升值都趨向於抑制或“擠出”本國投資和外國投資。1
擠出效應是否可能抵消財政政策的刺激效應?這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經濟體的大小和中央銀行的政策。宏觀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財政刺激的淨效應(考慮擠出效應以後)至少在一到兩年內都是正的。
政府債務的經濟後果(4)
在短期內,也就是在就業不足的情形下,財政政策往往會導致經濟的擴張。較高的支出和較低的稅收會增加總需求、擴大總產出、提高就業水平和加劇通貨膨脹。鑑於金融市場利率和匯率的各種反應,短期財政政策的擴張效應很有可能會被削弱,乃至最終消失。
政府債務和經濟增長
現在我們不妨離開短期問題,轉而討論財政政策尤其是鉅額政府債務對於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需要分析的問題包括鉅額外債的成本,稅收課徵和債務利息支付的非效率性,以及債務對資本積累的影響。
歷史趨勢
在分析政府債務之前,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政府債務的歷史趨勢。本書內封上的圖給出了若干美國長期經濟資料,該圖顯示了自1789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淨債務在GDP中的比重。請注意,戰爭往往驅使該比值上升;而在和平時期預算大致平衡的條件下,產出的快速增長通常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