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了一句老話:麻煩要麼不來,要麼接二連三。
政府預算政策
政府預算有兩項主要的經濟功能。首先,它是政府確定國民經濟優先發展專案的工具,使得政府可以將國民產出在私人消費、公共消費以及投資之間進行配置,從而刺激或抑制某些部門的產出。從宏觀角度看,預算經由財政政策來促進完成宏觀經濟的核心目標。更確切地說,財政政策(fiscalpolicy)是指對稅收和公共支出進行規劃,以幫助抑制商業週期的波動,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和高就業率,避免過高的或劇烈的通貨膨脹。
凱恩斯學派的一些早期信徒們相信,財政政策就像一個旋鈕,可以用來控制或“微調”經濟發展的步伐。較高的預算赤字意味著對總需求的更大刺激,從而可以減少失業和擺脫衰退。而較低的預算赤字乃至預算盈餘都可以緩解過熱的經濟,並消除通貨膨脹的威脅。
今天,很少有人還會相信可以如此輕而易舉地消除商業週期。凱恩斯之後大約又過了70年,衰退和通貨膨脹依然伴隨著我們。財政政策從理論上講應該很好,但在實踐中卻不盡然。同時,貨幣政策已經成為更受青睞的調節商業週期波動的政策工具。然而,無論何時,只要失業率上升,政府仍會因受到強烈的公眾壓力而擴大支出。在本部分中,我們將研究政府運用財政政策的主要方式,並考查它在實踐中的一些公認的缺陷。
實際預算、結構性預算和週期性預算
現代公共財政學將結構性赤字和週期性赤字進行了區分。思路很簡單,預算的結構性部分是主動的……取決於相機抉擇的政策,例如確定稅率、公共工程支出、教育支出或國防支出的規模。與此相反,預算的週期性部分則需要被動地取決於商業週期的狀況,即國民收入和產出的高低程度。以下是精確的定義: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政府債務的經濟後果(3)
實際預算(actualbudget)是指既定時期內,實際支出、收入和赤字的貨幣數額。
結構性預算(structuralbudget)是指,如果經濟在潛在產出水平上執行,政府收入、支出和赤字應該是多少。
週期性預算(cyclicalbudget)是實際預算與結構性預算的差額。用於衡量商業週期對預算的影響,包括商業週期對收入、支出和赤字的影響。
圖18-1顯示了實際預算赤字、結構性預算赤字和週期性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區別實際預算與結構性預算十分重要,因為他們試圖區分長期的或趨勢性的預算變化與主要由商業週期推動的短期變化。結構性支出和收入包括國會制定的相機抉擇的專案;而根據經濟狀況自動調整的稅收和支出則構成了週期性的支出和赤字。
國民儲蓄和投資的平衡主要受結構性預算的影響。改變政府儲蓄的努力應集中於結構性預算之上,因為,只靠從經濟增長中增加稅收是不會帶來持久的改觀的。
債務與赤字的經濟學
當今宏觀經濟學中,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問題能比鉅額財政赤字的經濟影響更富爭議。一種人認為,鉅額赤字會加重後代人的負擔;另一種人則反駁,沒有什麼證據能夠表明赤字對利率或投資已經造成了(負面)影響。第三種人則認為,赤字有助於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發生經濟衰退的時期。
如何看待這些分歧?一方面,我們必須避免一個成見:因為私人欠債要受懲罰,所以政府出現赤字肯定是壞事;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過度的政府赤字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而較小的政府赤字卻可能帶來一些好處。
政府赤字的短期影響
短期與長期
區分財政政策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是有必要和有意義的。在宏觀經濟學中,短期內需要考慮的是實際就業少於充分就業,也即實際產出小於潛在產出的問題。這也就是凱恩斯的乘數模型所依存的世界。而在長期內,需要考慮的問題則是充分就業,此時實際產出將會等於潛在產出。而這才是我們分析經濟增長的基本框架。
我們已經討論過財政政策在短期內的作用,在這一部分只需要簡單的回顧一下即可。長期影響是新的論題,將在下一部分詳細展開討論。
財政政策和乘數模型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討論過短期內,也即就業不足條件下財政政策影響經濟的方式。
假定政府為學校購買電腦或者為軍隊提供導彈。根據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