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擔心,經濟太複雜了,難以靠固定的規則來管理。作為類比,他們提出:是否應該倡導在任何天氣狀況和緊急情況下,都規定汽車以固定的速度行駛,或給飛機安裝一個自動駕駛儀。
美聯儲還沒有承受過如此嚴格的目標和規則。幸運的是,在沃爾克(PaulVolcker,1979~1987年任美聯儲主席)和格林斯潘(1987年以來美聯儲主席,近年已換屆卸任……譯者注)的領導下,儘管處於美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動和經濟增長波動比較劇烈的時期,但是美國的貨幣政策的制定卻一直是不尋常地精當和及時。這段時期貨幣政策的成就表明,在目標明確的條件下,謹慎客觀的相機抉擇是明智之舉。
有關固定規則和相機抉擇的爭論,是政治經濟學中最古老的爭論之一。沒有一個適用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惟一的最佳方案。事實上,這一兩難問題也反映出*社會的一大困境:如何在旨在吸引政治支援的短期政策與旨在提高一般福利的長期政策之間進行權衡。
新世紀經濟前景(1)
高度不確定的經濟增長
21世紀伊始,讓我們回憶一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保羅·克魯格曼的一段話,也許不無裨益。
生產率不等於一切,但在長期內,它卻幾乎意味著一切。一個國家提高其生活水平的能力幾乎完全取決於該國提高人均產出的能力3。
保持較高並不斷增長的國內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由於當前的實際收入水*映了生產率增長的歷史,我們可以透過考查不同國家的人均GDP來衡量其過去生產率增長的相對成功性。表18-5列出一個簡表,該表用購買力平價匯率來比較各國的收入,購買力平價匯率衡量的是不同國家貨幣的購買力(或可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顯然,美國在其過去的發展中已經取得了成功。但在近年,也許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收益還未能得到普遍的分享。
在討論增長率時,所涉及的資料常顯得很小,一項成功的政策可能僅會使該國的增長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回憶B部分中對削減赤字政策組合影響的估計)。但經過較長的時期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表18-6說明的是,隨著增長率差異的累積,小小的橡木是如何長成參天大樹的。年均4%的增長率差異在一個世紀之後,會導致收入差距增加50倍。
公共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呢?如我們關於經濟增長的分析所強調的,人均產出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儲蓄率和技術進步。包括儲蓄在內的這些問題在本章已經討論過了。技術變革不僅包括新產品和新的工藝流程,而且包括管理的改善以及企業家精神。現在我們將以此結束關於本部分主題的討論。
企業的精神
雖然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技術進步也許更加重要。拿1900年的農場工人來說,即使他們在騾子、鞍具、牛車道和單溝犁具等方面的投資增加一倍或兩倍,其生產率仍然無法與今天使用著巨型拖拉機、高速公路和超級計算機的人們相比。
促進技術進步
儘管人們很容易看到技術進步如何促進生產率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各國政府並不能簡單地強迫人們多思考或變得更聰明。實行中央計劃的前社會主義國家曾使用“大棒”來促進科學發展、技術進步,鼓勵創新,但它們的努力最終還是難免失敗。這是因為不管是制度“大棒”還是“胡蘿蔔”,都很難解決鼓勵技術創新和引進新技術中的根本性問題。而只有當政府設計出一個健全的經濟法治框架,有力地保護智慧財產權,並允許在此框架內擁有廣泛的經濟自由之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勞動力、資本、產品和思想的自由市場,被證明是創新和技術變革的最肥沃的土壤。
在自由市場的框架內,政府可以透過鼓勵新思想和確保技術的有效利用,來扶植快速的技術進步。政策可以同時對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施加影響。
刺激對更高技術的需求 市場上充滿了未被利用的先進技術,否則我們如何解釋表18-5所反映的生產率的巨大差異呢?因此,在考慮如何提供新技術之前,政府必須努力確保企業和產業位於技術可能性邊界上,該邊界上任何一點都代表實踐中最好的技術。
這裡,最主要的經驗是“需要是發明之母”。換句話說,企業間和行業間的激烈競爭是確保創新的最基本的動力。正如運動員在試圖超過其競爭對手時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一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