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說明的是,在議立天子的問題上,如果權臣沒有過多的私心,選擇誰來做皇帝,還是有點規律可循的,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兩條: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正是因為有規律,陳平與周勃他們也不能亂來,況且,這兩位大臣深受劉邦厚恩,即便有私心,還是國器權柄擺在頭等位子,所以他們在朝議之前就有了明確的底線,天子必須是清清楚楚如假包換的劉邦子孫,不清不楚的不能立,而且必須立其中的賢者,同時參照嫡長子繼承製的古制加以斟酌。
劉邦的兒子目前還剩兩個,代王劉恆,劉長,劉恆居長。劉邦的孫子很多,劉襄居長,孝惠皇帝的兒子都不清不楚,自然被排除。
這麼一杆子下來,有兩個符合各項規定的候選人,劉襄,劉恆。
從血統,年齡等硬性條件下,兩人無分伯仲。
兩可之下,陳平與周勃只能先由群臣討論。
果然有人押寶似地高聲推舉了劉襄,論點無疑集中在其皇長孫的身份上,而且自古是父死子繼為先,雖說劉襄並非孝惠子,但也算孝惠下一輩,更符合父死子繼的繼承法。
如果劉襄在場,他準會感動的叫他老爹。
但是,別忘了,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人在場,劉澤。
劉澤千里迢迢冒著被呂氏殺頭的危險跑來長安的目的只有一個,報復劉襄。換句話說,他去長安的目的,是專門去砸劉襄的招牌的。
作為劉氏皇族最老的一員,他的話自然舉足輕重。這位老奸巨猾的老頭在聽完推舉劉襄的高論後,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第一個投了了劉襄